[实用新型]深海设备水冷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861265.7 | 申请日: | 2022-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04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尹航;张晓屿;刘博文;朱志强;栾志芳;刘新生;倪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微焓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微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汪喆 |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深海 设备 水冷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深海设备水冷系统,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阶段深海设备冷却效果较差,且需要增设额外冷却回路及冷却设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海设备水冷系统,包括舱体、冷却装置以及热源;冷却装置和热源均设置于舱体内,且冷却装置与热源相贴合,舱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装置的一端与进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出液口相连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海设备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的逐渐深入,深海航行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航行器各方面性能,航行器内部各电子部件功率需要不断加大,因而会伴随较为严重的热现象。由于各功率部件均安装于密闭空间内,其热耗会导致航行器内部显著的温升,而电机及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性能与使用寿命都和其工作温度相关,因此要使热量从密闭的空间中散发出去,必须为航行器中的功率元件设计散热冷却结构,保证功率元件能工作在额定温度范围内。
现有的对深海设备内部电机及各种电子器件的散热方式大多通过增设额外的冷却回路或设备,这不仅极大的增加了成本,还占用了航行器内部空间。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深海设备水冷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海设备水冷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阶段深海设备冷却效果较差,且需要增设额外冷却回路及冷却设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深海设备水冷系统,包括舱体、冷却装置以及热源;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热源均设置于所述舱体内,且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热源相贴合,所述舱体的外壁面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泵体、第一分液件、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所述泵体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所述泵体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分液件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分液件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二散热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与所述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热源包括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与所述第一热源相贴合,所述第二散热组件与所述第二热源相贴合。
具体地,所述舱体的内部对应所述泵体的位置形成有第一基台,所述泵体与所述第一基台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散热件,多个所述第一散热件均所述第一热源的外壁面相贴合,且沿所述第一热源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内对应所述第一热源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基台,所述第一热源与所述第二基台相连接;所述第二基台上形成有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一散热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热源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基台相抵接,所述第一散热件嵌入所述定位槽内。
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海设备水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液件,多个所述第一散热件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分液件相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散热件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分液件相连通。
具体地,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第二热源相贴合;所述出液口包括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散热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出液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内对应所述第二热源的位置形成有第三基台,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第三基台相连接,所述第二热源与所述第二散热件相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海设备水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节流阀、第二单向节流阀以及第三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位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泵体之间,所述第二单向节流阀位于所述第二分液件与所述第一出液口之间,所述第三单向节流阀位于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第二出液口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微焓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微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微焓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微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861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连接钢结构模块的后灌浆式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剪棉签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