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结构及基于该连接结构的机箱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840688.0 | 申请日: | 2022-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56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山;任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振函创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H05K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智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56 | 代理人: | 朱彬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结构 基于 机箱 | ||
1.一种连接结构,用于实现带壳模块(100)与机箱(200)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所述带壳模块(100)的一侧的连接件(110);
设置在所述机箱(200)内侧壁的锁定件(210)以及滑槽(220),所述锁定件(210)以及所述滑槽(220)分别设置在所述机箱(200)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
其中,所述连接件(110)与所述滑槽(220)滑动配合,实现所述带壳模块(100)的一侧与所述机箱(200)的内侧壁相互连接;
所述锁定件(210)用于与所述带壳模块(100)的另一侧抵触配合,实现所述带壳模块(100)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20)相对于所述机箱(200)内侧壁所在的平面为凸起结构,其中,所述滑槽(220)的两端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件沿所述滑槽的方向滑动的第一限位块(221),所述第一限位块(221)与所述滑槽(220)的侧壁相互配合围成第一容置空间(222),所述第一容置空间(222)用于与所述连接件(110)相互配合,用于实现所述连接件(110)沿所述滑槽(220)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221)的高度低于所述滑槽(220)的侧壁高度,所述第一限位块(221)的顶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滑槽(220)的侧壁相互配合围成第二容置空间(223);所述连接件(110)能够沿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23)的长度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10)包括滑块本体(111)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块本体两侧的第二限位块(112),所述第二限位块(112)相对于所述滑块本体(11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块(112)、所述滑块本体(111)以及所述带壳模块(100)的侧面相互配合围成第三容置空间(224),所述滑槽(220)的侧壁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224)滑动配合;当所述带壳模块(100)与机箱(200)的连接时,所述滑块本体(111)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22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壳模块(100)相对于所述连接件(110)所在侧面的另一侧为锁定侧,所述锁定侧设置有与所述锁定件(210)嵌套配合的盲孔结构(120),当所述锁定件(210)实现所述带壳模块(100)的固定时,所述锁定件(210)的端部位于所述盲孔结构(120)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210)为螺杆结构,所述盲孔结构(120)为螺纹孔,所述锁定件(210)与所述盲孔结构(120)相互配合,实现所述带壳模块(100)的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壳模块(100)相对于所述连接件(110)所在侧面的另一侧为锁定侧,所述锁定件(210)为螺杆,所述机箱(200)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的螺纹孔(230),所述锁定件(210)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锁定侧相抵触,实现所述带壳模块(100)的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210)与所述锁定侧相抵触的端部设置有第三限位块(211),所述第三限位块(211)与所述锁定件(210)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三限位块(211)的半径大于所述螺纹孔(230)的半径。
9.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200)、带壳模块(100),所述机箱(200)以及带壳模块(100)上分别设置有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壳模块(100)设置有连接件的一侧与相对的另一侧之间的间距为H,所述机箱(200)设置有锁定件(210)以及滑槽(220)的两个内侧壁之间的间距为L,其中H与L的相对大小关系满足:H<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振函创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振函创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8406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复合膜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极片涂布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