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817671.3 | 申请日: | 2022-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88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3B23/16 | 分类号: | A63B23/16;A63B21/055 |
| 代理公司: | 四川启联智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70 | 代理人: | 雷春香 |
| 地址: | 4303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内科 用手 康复 锻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包括主握杆,主握杆呈“U”形状,主握杆外端的中部开设有握槽,主握杆两端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主握杆通过连接杆套接有移动架,移动架也呈“U”形状,移动架的内壁共同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远离移动架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固定座通过安装腔填充有安装板,安装板呈“L”状,安装板外弹性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副指环,主握杆远离移动架一端的内壁共同安装有主指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不同手型的患者使用,使用适配性较高,同时还能够实现双向的手指运动康复训练,适应性调节训练强度,有利于患者手指的康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而脑血管疾病极易引起患者手部痉挛即手指无法展开的情况,现有的解决方法多采用患者使用手指训练装置进行手指的机能训练,而现有的患者在进行手指的训练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手型,且处于不同训练阶段的患者无法自主控制训练强度,不利于患者手指的康复,不利于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包括主握杆,所述主握杆呈“U”形状,所述主握杆外端的中部开设有握槽,所述主握杆两端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主握杆通过连接杆套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也呈“U”形状,所述移动架的内壁共同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远离移动架的一端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固定座通过安装腔填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L”状,所述安装板外弹性连接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副指环,所述主握杆远离移动架一端的内壁共同安装有主指环,所述主指环处于主握杆的中间位置,所述主握杆的两侧壁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定位孔,所述主握杆通过两端的定位孔插设有插杆,所述插杆与主指环相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指环后端的两侧共同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杆通过插孔与主指环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杆延伸至主握杆外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插杆与把手所组成的整体呈“L”状。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副弹簧,所述副弹簧远离安装板的一端与副指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架对应连接杆的架体部分开设有插设腔,所述移动架通过插设腔的内底端固定安装有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全部没入移动架内的插设腔时,所述主握杆与移动架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1、患者需要进行手指康复锻炼时,医护人员辅助将患者手指上的大拇指对应主指环完成插设,随即将其余手指对应副指环插入,根据患者的手指痉挛情况,调整插杆位于定位孔内的位置,随即完成主指环的固定,在不同的定位孔的作用下,实现主指环与副指环之间的距离调整,从而适应不同手型的患者使用,提升使用适配性;
2、通过手指反复的做“握拳”动作,即大拇指以及其余四指均向掌心方向靠近,在“握拳”动作进行过程中,四指对应的副指环向主指环的方向靠近,且在副弹簧的作用下,提供四指施力方向的反方向力;同时,在“握拳”动作进行过程中,大拇指对应的主指环向副指环的方向靠近,且在主握杆与移动架之间的主弹簧的作用下,提供大拇指施力方向的弹力,达到提升对手指运动的施加压力,从而实现对手指痉挛情况的缓慢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神经内科用手指康复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未经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817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抓取装置
- 下一篇:冷却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