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脉穗螟的饲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789590.7 | 申请日: | 2022-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51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 发明(设计)人: | 秦磊;周祥;郭技星;杨书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文小花 |
| 地址: | 570228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脉穗螟 饲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脉穗螟的饲养装置,通过在箱体的一端设置喂食管,来实现拿镊子夹粘蜂蜜水的脱脂棉通过喂食管放入培养皿里;通过在箱盖上设置矩形开口并依靠扣盖来将纱布压紧于矩形开口处,来使成虫产卵在纱布上;通过在箱体两侧设置矩形通孔并在其上固定隔网,来实现通风;另外,当需要养殖幼虫时,可通过在箱体底部放置底层纱布来提供幼虫温床,并在底层纱布上在幼虫上方继续放置两层隔层纱布和一层保湿用厨房用纸来营造幼虫生长环境;当幼虫羽化后,可将底层纱布和隔层纱布以及厨房用纸取走,并放入培养皿来提供蜂蜜水养殖;本装置不但适用于幼虫养殖,也适用于成虫孵化养殖,适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脉穗螟的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红脉穗螟,是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国内主要分布于中国海南的槟榔、椰子、油棕及其它棕榈植物种植区,国外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斯里兰卡。该虫以危害槟榔为主,也危害椰子、油棕及其它棕榈植物。
槟榔产业是海南农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2007年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达5.33万hm2收获面积2.4万hm2产量8万t产值10亿元以上。过去几十年间由于该虫未严重暴发,一直被当作次要害虫而未引起足够重视,但近十年来随着槟榔产业的发展,槟榔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该虫的危害程度加剧,所造成的损失也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槟榔的主要害虫,近年该虫在部分槟榔种植地区发生较为严重,已威胁到槟榔的种植。
伴随着现阶段,红脉穗螟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国家对环境保护政策有着明确的规定,很多农药是被禁用的,其次槟榔椰子等作物是供人直接食用的,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也是现在的农业生产的重要标准,所以现阶段需要对红脉穗螟的防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化学和生物制剂的筛选和标准化测定及抗性机制研究中,均需要大量的均一稳定的红脉穗螟幼虫或者成虫进行研究。受季节影响,红脉穗螟幼虫在田间隐蔽性较高,在田间难以采集足量的、发育状况一致的红脉穗螟供实验所需。
因此,人工养殖孵化逐渐取代了田间采集来获取试验红脉穗螟,现有技术公开了专利号为CN202021413770.6的红脉穗螟卵的简易收集装置,可通过产卵网收取红脉穗螟卵,避免与红脉穗螟卵直接接触,降低外部环境对红脉穗螟卵的伤害,保证卵源质量,提高了孵化率。但是,对比文件给出的现有技术只是针对产卵的收集,不能提供产卵和养殖所需要的环境,即对比文件的收集装置不能针对不同时期的红脉穗螟进行饲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红脉穗螟的饲养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收集装置不能针对不同时期的红脉穗螟进行饲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脉穗螟的饲养装置,包括可放置底层纱布的箱体﹑箱盖﹑隔网以及喂食管,箱盖开闭设于箱体上,箱体的两侧开有矩形通孔,隔网设于矩形通孔上,喂食管连通于箱体的一端,喂食管上可拆卸设有密封盖;还包括扣盖,箱盖上设有矩形开口,扣盖与箱盖扣接,以将纱布压紧于矩形开口处。
进一步地,箱体和箱盖为透明材料。
进一步地,箱体的两侧设有安装槽,矩形通孔与安装槽连通,隔网嵌合于安装槽内。喂食管为水平设置的直管,直管的开口与密封盖插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放置底层纱布的提拉盒,提拉盒上竖直设有用于提拉的第一拉耳。还包括用于放置隔层纱布的提拉框,提拉框上设有支撑隔层纱布的丝线。提拉框上设有用于提拉的第二拉耳。
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7895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感应的螺钉自动整列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沥青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