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加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784146.6 | 申请日: | 2022-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63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陈星;夏渊;侯和勇;卢昊益;邹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成科创基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熊雨静 |
| 地址: | 43009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加固结构,包括边坡加固结构和设置于基坑坑底位于坡脚处的一排工法桩;其中,所述工法桩穿过软土区域延伸至软土区域下方;所述边坡加固结构包括坡面、填充有注浆料层的注浆管、钢丝网层和混凝土层;所述注浆管呈阵列状排布且上下两排注浆管错位设置,所述注浆管下部插入所述坡面,所述坡面铺设有钢丝网层,所述注浆管穿过钢丝网层,所述钢丝网层上喷射有混凝土层,所述注浆管的高度设置为不凸出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防止基坑及软土变形、加固边坡结构,保证基坑处管桩的正常施工及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坑底位于软土层的基坑开挖到底后,由于基坑周边施工车辆等重载导致基坑及软土变形,出现坑底隆起地表下陷的情况,严重时会影响软土层中的工程桩的垂直度,出现断桩的情况,影响管桩的施工质量。目前市面上的加固和治理方式主要有:坑底推载与地表卸载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影响正常施工,造成施工工期加长,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加固结构,防止基坑及软土变形、加固边坡结构,保证基坑处管桩的正常施工及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此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加固结构,包括边坡加固结构和设置于基坑坑底位于坡脚处的一排工法桩;其中,所述工法桩穿过软土区域延伸至软土区域下方;
所述边坡加固结构包括坡面、填充有注浆料层的注浆管、钢丝网层和混凝土层;所述注浆管呈阵列状排布且上下两排注浆管错位设置,所述注浆管下部插入所述坡面,所述坡面铺设有钢丝网层,所述注浆管穿过钢丝网层,所述钢丝网层上喷射有混凝土层,所述注浆管的高度设置为不凸出混凝土层。
优选的是,所述工法桩由H型钢和包裹于H型钢外的混凝土柱构成。
优选的是,所述工法桩穿过软土区域延伸至软土区域下方0.5~2.5m。
优选的是,所述坡面为台阶形结构由第一水平坡、第一斜坡、第二水平坡和第二斜坡衔接而成,所述第二斜坡的一侧位于坡底;所述第一斜坡的坡度比为1:1,所述第二斜坡的坡度比为1:2。
优选的是,所述注浆管垂直于坡面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注浆管为不锈钢管,其上端和中部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其下部为斜面状,所述注浆管的长度为0.3~1米。
优选的是,位于同一排的注浆管之间的间距为1m,相邻两排间距为1m。
优选的是,第一斜坡、第二水平坡和第二斜坡的坡脚处沿水平方向间隔2米垂直插入有钢板,所述钢板插入深度为0.3~0.5m,所述钢板朝向坡面的一侧堆放装有砂石的土工袋。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坑加固结构,适用于软土层的基坑开挖,防止基坑及软土变形、加固边坡结构,保证基坑处管桩的正常施工及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坑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法桩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注浆管在坡面排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法桩,2土工袋,3软土区域,4注浆管,5钢丝网层,6混凝土层,7H型钢,8混凝土柱,9第一水平坡,10第一斜坡,11第二水平坡,12第二斜坡,13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成科创基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成科创基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7841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