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具用脱模顶出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739899.5 | 申请日: | 2022-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39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 发明(设计)人: | 聂甲治;刘泉;彭杰光;陈天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倍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枝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1 | 代理人: | 李镇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脱模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用脱模顶出机构,顶出模块用于将产品从下模中进行顶出,包括对称安装在主体模块内腔的底座、一端活动设置在底座内腔另一端伸出底座的顶起组件、安装在顶起组件顶端的橡胶块、连接顶起组件底端与底座内壁的第二弹簧以及安装在底座内壁上的送气组件,底座用于安装顶起组件,同时带动顶起组件进行移动,顶起组件包括一端活动设置在底座内腔另一端伸出底座的顶杆、呈环形阵列安装在顶杆外侧面上的弧形块以及套接固定在顶杆顶部的环形件,顶杆用于将产品进行顶出,在底座的内腔呈环形阵列开有弧形槽,该注塑模具用脱模顶出机构,具有顶出时避免损坏产品以及避免压力差影响顶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用脱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模具是注塑成型过程中使用的使熔融态塑胶定型成特定尺寸、形状的模具,在注塑模块进行脱模时,需要使用到顶出机构。
现有的脱模顶出机构在使用时主要存在以下弊端:顶杆在顶出产品时,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产生底端产生凹印,影响产品的外观,同时在进行脱模时,由于产品与模具内壁紧密贴合,导致产品在顶出与容易与模具内壁之间形成真空腔体,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造成顶出机构难以将产品进行顶出,影响注塑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注塑模具用脱模顶出机构,包括:主体模块以及顶出模块,所述顶出模块包括对称安装在主体模块内腔的底座、一端活动设置在底座内腔另一端伸出底座的顶起组件、安装在顶起组件顶端的橡胶块、连接顶起组件底端与底座内壁的第二弹簧以及安装在底座内壁上的送气组件。
优选的,所述主体模块包括下模以及安装在下模内腔的驱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下模内腔的底板、连接底板顶端与下模内壁的第一弹簧以及固定在底板底端且伸出下模的圆柱。
优选的,所述顶起组件包括一端活动设置在底座内腔另一端伸出底座的顶杆、呈环形阵列安装在顶杆外侧面上的弧形块以及套接固定在顶杆顶部的环形件。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腔呈环形阵列开有弧形槽,弧形块嵌合在弧形槽内移动,所述橡胶块的内壁上开有环形槽,所述环形件嵌合在环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顶杆和所述橡胶块的顶端开有横截面呈圆形的通孔,所述橡胶块外侧面上呈环形阵列开有连接通孔的出气口孔。
优选的,所述送气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内壁上且伸入顶杆的通孔内的金属管以及套接固定在金属管顶部的活塞,所述金属管底端伸出底座且穿出底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底座,并在底座的内腔活动设置伸出底座的顶杆,顶杆通过弧形块与弧形槽的嵌合在底座内进行移动,同时在顶杆与底座之间设置第二弹簧,顶出模块在被顶起时,顶杆在接触到产品低端时,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向内进行移动,将冲击力转化给第二弹簧进行吸收消减,避免了顶杆在顶起时冲击力过大造成产品外观损坏,另外在顶杆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块,用于扩大顶杆与产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对顶杆顶起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与分散,保证了脱模时产品能够缓慢匀速的顶出,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合格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倍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倍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7398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