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736478.7 | 申请日: | 2022-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81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307 | 分类号: | G01N3/307;G01N3/02;G01M7/08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矫智兰 |
| 地址: | 265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压力 管道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压力管道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包括管道本体和缓冲板,管道本体的内部设有缓冲板,缓冲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缓冲板的另一侧设有弹簧,缓冲板的外壁设有密封垫,管道本体的顶部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部设有压力表,管道本体的顶部一端设有报警器,通过设有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当管道本体内的流体和缓冲板接触时,其冲击力会对弹簧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会对流体的冲击力进行检测,检测出的结果会显示在压力表的内部,从而检测出管道内的流体对管道底部的冲击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过大时,报警器便会开始报警,提醒工作人员管道内压力过大,可能会出现爆炸的危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专利申请号CN202121948755.6公开的一种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包括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可升降的连接在机架上部的上夹紧壳和固接在机架下部的下夹紧壳,上夹紧壳和下夹紧壳的中部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凸台部,凸台部内设有压力检测组件,凸台部的两边均连接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上均设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内设有固定组件。借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不同尺寸的管道进行有效固定,防止在压力检测过程中管道产生滚动或者晃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两者方案对比,在使用时,上述方案还存在部分缺陷,其只能检测出管道内部的流体对管壁的压力,而无法检测出流体对管底的冲击力,从而导致检测不准确,若冲击力较大,依然会导致管道爆炸,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只能检测出管道内部的流体对管壁的压力,而无法检测出流体对管底的冲击力,从而导致检测不准确,若冲击力较大,依然会导致管道爆炸,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包括管道本体和缓冲板,所述管道本体的内部设有缓冲板,缓冲板和管道本体活动连接,缓冲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缓冲板的另一侧设有弹簧,缓冲板的外壁设有密封垫,管道本体的顶部设有固定杆,固定杆和管道本体固定连接,固定杆的顶部设有压力表,压力表和固定杆通过螺纹连接,管道本体的顶部一端设有报警器,报警器和管道本体通过螺丝固定。
优选的,所述管道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管道本体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的顶部设有第一插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槽的内部设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底部和第一插槽通过穿插固定,固定环的内壁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底部设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和固定环的顶部通过穿插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表面设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和第二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有第二螺纹。
优选的,所述密封垫和缓冲板固定连接,密封垫由橡胶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有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当管道本体内的流体和缓冲板接触时,其冲击力会对弹簧进行压缩,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会对流体的冲击力进行检测,检测出的结果会显示在压力表的内部,从而检测出管道内的流体对管道底部的冲击力,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过大时,报警器便会开始报警,提醒工作人员管道内压力过大,可能会出现爆炸的危险,通过设有的密封垫,实现了缓冲板和管道本体之间的密封,提高了该结构的密封性。
2、通过设有的第一插槽,实现了固定环底部的固定,通过设有的固定环,实现了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安装,当流体在第一连接管的内部经过时,第二压力传感器可检测出流体对管道内壁的压力,从而提高了该压力管道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未经烟台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7364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