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轴承连接的卡簧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96167.2 | 申请日: | 202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00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广会;赵培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帝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02 | 分类号: | F16C35/02;F16B2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史传英 |
地址: | 25203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轴承 连接 卡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轴承连接的卡簧,轴承包括具有第一外圈和第一内圈的第一轴承以及具有第二外圈和第二内圈的第二轴承,第一内圈的内径与第二内圈的内径相同,卡簧包括优弧结构的卡簧主体以及多个沿卡簧主体的延伸方向形成于卡簧主体的弧形凸起,各弧形凸起处均具有贯穿卡簧主体的贯穿槽;其中,卡簧主体的外径大于第一内圈的内径以及第二内圈的内径,卡簧主体安装至第一内圈的状态下,卡簧主体具有外露于第一内圈的卡接段,卡接段与第二内圈的内壁抵接。卡簧主体会产生朝向第一内圈的弹性力,而在第二轴承通过第二内圈与卡接段接触时,卡接段处产生的弹性力也会作用于第二内圈,从而确保卡簧与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连接的紧密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轴承连接的卡簧。
背景技术
重汽车辆的轴承多为双轴承设计,用于提高轴承径向力抗冲击能力,以增加承载力,但已有的双轴承连接大多是采用轴承套管,或是采用造价较高的一体轴承,不仅造价昂贵而且不易更换,当拆卸时发生损坏则会导致整体无法再使用,也会增加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轴承连接的卡簧,方便双轴承的安装以及拆卸。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双轴承连接的卡簧,轴承包括具有第一外圈和第一内圈的第一轴承以及具有第二外圈和第二内圈的第二轴承,第一内圈的内径与第二内圈的内径相同,卡簧包括优弧结构的卡簧主体以及多个沿卡簧主体的延伸方向形成于卡簧主体的弧形凸起,各弧形凸起处均具有贯穿卡簧主体的贯穿槽;其中,卡簧主体的外径大于第一内圈的内径以及第二内圈的内径,卡簧主体安装至第一内圈的状态下,卡簧主体具有外露于第一内圈的卡接段,卡接段与第二内圈的内壁抵接。卡簧主体具有弹性,且在安装至第一内圈处时被挤压,因此卡簧主体会产生朝向第一内圈的弹性力,而在第二轴承通过第二内圈与卡簧主体处的卡接段接触时,卡接段处产生的弹性力也会作用于第二内圈,从而确保卡簧与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连接的紧密性,以避免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发生松脱。
进一步地,弧形凸起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卡簧主体的上下两侧。从而使弧形凸起的长度为最大值,保证了卡簧与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过盈配合的区域,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连接后也会更加紧密。
进一步地,各贯穿槽的延伸方向与卡簧主体的延伸方向相同。保证了卡簧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当卡簧主体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形变时,各贯穿槽处发生的形变也会近似于卡簧主体的形变,从而保证卡簧主体在安装后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贯穿槽形成于弧形凸起的中部,以使贯穿槽距弧形凸起的两个端部的距离相等。弧形凸起在贯穿槽处为中空结构,因此使贯穿槽形成于弧形凸起的中部,也能够避免贯穿槽开设的过高或过低时,弧形凸起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接触区域的面积相差较大,影响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连接后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贯穿槽将对应弧形凸起分隔形成上弧形凸起以及下弧形凸起,上弧形凸起与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中的一个抵接,下弧形凸起与第一内圈和第二内圈中的另一个抵接。安装卡簧时能够起到辅助提醒的功能,避免卡簧主体与第一轴承或第二轴承接触区域过大,而与另一轴承的接触区域相对减小,导致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连接后不稳定。
进一步地,第一内圈朝向第二内圈的端部形成有供弧形凸起卡接的第一安装槽,第二内圈朝向第一内圈的端部形成有供弧形凸起卡接的第二安装槽。通过内径较大的第一安装槽便于卡簧主体的抵接,同时通过第一安装槽的槽底,也能够在放置卡簧主体时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卡簧主体与第一内圈以及第二内圈接触的区域相对一致。
进一步地,卡簧处于安装状态下时,第一安装槽的顶端位于贯穿槽的中心处。由于贯穿槽开设于弧形凸起的中部,即位于卡簧主体的中部,且第一安装槽的顶端位于贯穿槽的中心处,使得卡簧与第一轴承以及第二轴承接触的部分相对一致,从而保证卡簧在连接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时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帝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帝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96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