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便吊装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梁柱结构及建筑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672188.0 | 申请日: | 2022-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57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席辉;王俊刚;李斌;杨瑜荣;游锐涵;陈超;刘宇;李东林;张鹏;徐书凡;徐丹;刘兰;罗忠余;唐忠茂;杨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宏基原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四川省第四建筑有限公司;四川省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B1/21;E04C5/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高俊 |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方便 吊装 预制 装配式 钢筋混凝土 梁柱 结构 建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吊装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梁柱结构及建筑,所示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包括预制柱本体,所述预制柱本体上设置有预应力筋,预应力筋沿着预制柱本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预应力筋的上端连接有固定于预制柱本体上的张拉端,所述张拉端暴露于预制柱本体的表面或外部,通过调整所述张拉端,可为预制柱本体施加为压应力的预应力以及移除所述预应力。所示梁柱结构及建筑均包括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采用本方案提出的技术方案,将预制柱的长度设置为更长时,可减小吊装安装过程对预制柱力学性能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方便吊装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梁柱结构及建筑。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一般是指: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以上预制部品部件可包括预制柱、叠合梁(十字形、L形)、混凝土板(叠合板,双T板、SP板)等,由于预制部品部件可工厂预制,相对于传统建筑施工方法,装配式建筑具有质量可靠、施工效率高、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等特点。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以上预制部品部件进行吊装和连接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吊装施工过程中,在安装现场传统的方法为分层吊装,如:将建筑单层的预制柱、梁、板吊装和拼接完成后,再进行上层预制柱、梁、板的吊装和拼接。针对预制柱,吊装过程存在:在运输过程中,一般将横向存放的预制柱以水平吊装的方式转移至运输车,运抵安装现场后,再在预制柱的顶侧设置吊装连接点,最后将预制柱由卧式状态调整为立式姿态。
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和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无疑会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和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无疑会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吊装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梁柱结构及建筑。采用本方案提出的技术方案,将预制柱的长度设置为更长时,可减小吊装安装过程对预制柱力学性能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便吊装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方便吊装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包括预制柱本体,所述预制柱本体上设置有预应力筋,预应力筋沿着预制柱本体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预应力筋的上端连接有固定于预制柱本体上的张拉端,所述张拉端暴露于预制柱本体的表面或外部,通过调整所述张拉端,可为预制柱本体施加为压应力的预应力以及移除所述预应力。
现有技术中,建筑领域中预应力技术广泛运用于预制梁,具体原理为: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操作方式为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钢索(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钢索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获得储存的预压力,当预制梁承受由外荷载产生拉力时,根据拉力情况,首先抵消受拉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随荷载增加,才使混凝土受拉,这就可有效延缓混凝土开裂或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情况。
区别于预应力技术在预制梁上的运用,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在横截面上获得预压力的预制柱,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述预制柱本体即为用于建筑工程,作为建筑上梁柱连接结构组成部分的预制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宏基原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四川省第四建筑有限公司;四川省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宏基原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四川省第四建筑有限公司;四川省第七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721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