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裹蒸粽的蒸锅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71015.7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10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吕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本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6/00;A47J36/34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王昌金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裹蒸粽 蒸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裹蒸粽的蒸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正下方设有用于烧火的炉室,锅体的内腔下部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过水孔,锅体的内腔底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位于隔板的下方,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锅体的顶部设有与锅体内腔导通的排水口,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锅体的顶部设有锅盖。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水管,在煲煮过程中,进水管排入冷水,裹蒸粽内猪肉馅的油脂随着自下而上的水流排出锅体外,确保裹蒸粽的柊叶与糯米充分黏贴,保持裹蒸粽口感新鲜、不肥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裹蒸粽的蒸锅。
背景技术
裹蒸粽是广东肇庆最出名的传统小吃,端午节节日食俗,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裹成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裹蒸粽主要原料有糯米、五花肉、绿豆,有的还会加入咸蛋黄、冬菇、虾米、瑶柱、栗子、花生等调配,由于五花肉等为其主要原料,故而煲煮过程中会产生油,如采用目前现有的锅进行煲煮,油混合不断煲煮,会使得裹蒸粽的口感较为油腻,故目前急需一种裹蒸粽用的蒸锅。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裹蒸粽的蒸锅,可将煲煮过程中的油排出,使得裹蒸粽内食材的味道交融,使得裹蒸粽味道新鲜、不油腻。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裹蒸粽的蒸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正下方设有用于烧火的炉室,锅体的内腔下部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过水孔,锅体的内腔底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位于隔板的下方,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锅体的顶部设有与锅体内腔导通的排水口,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锅体的顶部设有锅盖。
所述进水管由锅体的顶部侧壁进入锅体内腔,由锅体内腔顶部延伸至锅体内腔底部。
所述锅体以支撑架支撑,支撑架包括支撑盘和支撑腿,锅体放置于支撑盘上。
所述锅体的内侧壁设有隔热层。
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为金属材质制造。
所述隔板上的过水孔设有多个,均布于隔板上。
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水阀。
所述排水管的出口处设有承接废水的废水回收桶。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进水管,在煲煮过程中,进水管排入冷水,裹蒸粽内猪肉馅的油脂随着自下而上的水流排出锅体外,确保裹蒸粽的柊叶与糯米充分黏贴,保持裹蒸粽口感新鲜、不肥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体,11-隔热层,2-炉室,3-隔板,4-进水管,41-进水口,42-水阀,5-排水管,51-排水口,6-锅盖,7-支撑架,71-支撑盘,72-支撑腿,8-废水回收桶,9-裹蒸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裹蒸粽的蒸锅,包括锅体1,锅体1正下方设有用于烧火的炉室2,炉室2用于放置柴火进行烧火,可对锅体1进行加热。锅体1以支撑架7支撑,支撑架7包括支撑盘71和支撑腿72,锅体1放置于支撑盘71上,该结构便于锅体1的放置。锅体1的顶部设有锅盖6,开启锅盖6可将裹蒸粽9放入锅体1内。锅体1的内侧壁设有隔热层11,方便锅体1内的温度保温,节约能源。
锅体1的内腔下部设有隔板3,隔板3上设有过水孔,使用时,裹蒸粽放置于隔板3上,过水孔用于水通过。隔板3上的过水孔设有多个,均布于隔板3上,使得水流可更为均匀的通过隔板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本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本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710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