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针灸用定位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667318.1 | 申请日: | 2022-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91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焦一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一菲 |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1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针灸 定位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针灸用定位辅助装置,解决了初学者对穴位位置判断不可靠,无法有效确认穴位与参照物之间距离的缺点,包括内圈,所述内圈外侧安装有外壳体,内圈外侧固定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一端粘贴有皮尺,所述外壳体外侧开设有引出孔,所述皮尺一端固定有套环,内圈内侧设置有限位条,所述皮尺一端贯穿引出孔并延伸至外壳体的一侧外部,所述套环及限位条材质为橡胶,该中医针灸用定位辅助装置可以在针灸施针过程中,通过定位辅助装置中设置的皮尺来准确测量人体表面参照物与穴位之间的距离,方便对施针位置进行判断,从而保证施针位置的准确性,对施针经验总结及积累具有促进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针灸用定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在初学者进行针灸治疗练习时,需要记住人体各个穴位,并了解穴位之间的联系及治疗效果,穴位的位置对施针影响十分巨大,初学者对穴位位置的掌握并不牢靠,在穴位记忆中,通常都会以身体特征为参照物,距离参照物的距离来判断,比如气海穴,位于肚脐中下1.5寸处,关元穴,位于肚脐中下3寸处,上述距离的判断通常是预估及根据经验判断,因此初学者往往会将施针位置与穴位位置产生较大的偏差,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初学者对穴位位置判断不可靠,无法有效确认穴位与参照物之间距离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医针灸用定位辅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针灸用定位辅助装置,包括内圈,所述内圈外侧安装有外壳体,内圈外侧固定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一端粘贴有皮尺,所述外壳体外侧开设有引出孔,所述皮尺一端固定有套环,内圈内侧设置有限位条。
优选的,所述皮尺一端贯穿引出孔并延伸至外壳体的一侧外部。
优选的,所述套环及限位条材质为橡胶。
优选的,所述发条弹簧缠绕于内圈外部。
优选的,所述发条弹簧位于外壳体内部,皮带缠绕于发条弹簧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中医针灸用定位辅助装置可以在针灸施针过程中,通过定位辅助装置中设置的皮尺来准确测量人体表面参照物与穴位之间的距离,方便对施针位置进行判断,从而保证施针位置的准确性,对施针经验总结及积累具有促进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针灸用定位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针灸用定位辅助装置的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针灸用定位辅助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内圈;2、外壳体;3、发条弹簧;4、引出孔;5、皮尺;6、套环;7、限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一菲,未经焦一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673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