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继电保护产品自动测试系统状态指示便携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61509.7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40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潘可;薛冬;丁琳;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电南自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产品 自动 测试 系统 状态 指示 便携 终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保护产品自动测试系统状态指示便携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显示设备,所述的壳体内部设置电池管理芯片、以太网收发器、锂电池组件、RJ45端口、USB端口和船形开关,所述的处理器分别连接电池管理芯片和以太网收发器,所述的电池管理芯片分别连接锂电池组件、船形开关和USB端口,所述的以太网收发器连接RJ45端口,所述的显示设备连接处理器。本实用新型装置以简单的指示灯方式,给出当前连接的自动测试装置中各被测单板的检测进度以及检测结果,降低自动测试系统的部署成本、部署面积以及操作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保护产品自动测试系统状态指示便携终端,涉及高继电保护产品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继电保护产品是电力系统重要的二次设备,必须可靠、迅速的进行故障判断,并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随着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继电保护产品的性能、功能、集成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其造成了继电保护设备的集成度以及复杂度的快速提高。继电保护产品自身的可靠性也逐步受到更多的重视。
为了保障继电保护产品的可靠性,所有的继电保护产品在出厂前均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测试,以对继电保护产品本身功能的正确性以及工作的稳定性等进行验证。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种类较多,单板功能复杂多,针对性的设计了适用于多平台继电保护装置的单板自动测试系统,以实现对单板进行批量测试。
目前,随着继电保护产品的功能进一步增加,自动测试系统的单板测试通过时间有所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引入自动测试系统的继电保护产品的出货量逐步攀升,现有的自动测试系统已经不敷使用,急需搭建多个自动测试系统并行运行以期提高继电保护产品的生产效率。
现有最精简的自动测试系统由一个自动测试机柜与一台上位机组成,自动测试系统严重依赖于专门配置的上位机方能够正常工作。一方面,专门配置的上位机在提高了自动测试系统的成本外,还对占用的厂房面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上位机的功能虽然丰富,但是对于自动测试系统中绝大部分工作正常的单板而言稍显多余;最后,对于临时安排的产线人员而言,直接操作上位机仍然稍显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继电保护产品自动测试系统状态指示便携终端,以简单的指示灯方式,给出当前连接的自动测试系统中各被测单板的检测进度以及检测结果,降低自动测试系统的部署成本、部署面积以及操作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继电保护产品自动测试系统状态指示便携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显示设备,所述的壳体内部设置电池管理芯片、以太网收发器、锂电池组件、RJ45端口、USB端口和船形开关,处理器通过通用输入输出端口与显示设备相连,对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设置;处理器通过其内部集成的媒体接入控制组件与以太网收发器相连,USB端口与电源管理芯片连接,实现对终端的供电;电源管理芯片与锂电池组件通过电源线相连,实现对锂电池的充放电;电源管理芯片与处理器相连,实现对处理器的供电;电源管理芯片与以太网收发器相连,实现对以太网收发器相连;电源管理芯片通过通用输入输出端口与船形开关相连,实现对电源管理芯片工作与否的控制。
所述的处理器分别连接电池管理芯片和以太网收发器,电池管理芯片是终端内部的电源控制芯片,USB上接入的电流输入电池管理芯片向终端内各部分供电;
以太网收发器是终端对外以太网通讯的信号转换芯片,以太网收发器将以太网网线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按照标准将数字信号通过与处理器的信号连接发送至处理器,实现处理器的以太网数据接收功能;将处理器按照标准发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发送至以太网网线中,实现处理器的以太网数据发送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电南自软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国电南自软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615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