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抗EMI电感护壳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60905.8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568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汪民;李嘉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德珑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2 | 分类号: | H01F27/02;H01F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emi 电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抗EMI电感护壳,包括护壳本体,梯形定位支撑孔,磁芯凹槽,条形凹槽,护壳两侧都有一个梯形定位支撑孔,支撑孔与条形槽作为固定在电源板的支点,中间磁芯凹槽用于放置磁芯带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EMI电感护壳。
背景技术
降低EMC电磁传导干扰的影响常采用增加抗EMI电感的方式,这样可以对电磁干扰有较大的衰减作用。目前市场上抗EMI电感普遍采用光圆的护壳,缺少安装支点,所以安装抗EMI电感时往往采用较为传统的方法,运用地线在抗EMI电感串绕2-3圈,再用扎带把电感和开光电源外壳上捆绑在一起,这样的传统安装方式无法牢固固定电感,而且扎带时间长后会引起老化,断裂,还容易造成电感在运输过程中移位、松动,移位过程中损坏电源线,以及其他元器件的风险。
因此,针对现有传统的安装方式无法牢固安装抗EMI电感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可操作性强、可牢固安装、适用时间长的新型外壳结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保留原有抗EMI电感外壳性能特性,再这基础上增加护壳固定支点,从而减低抗EMI电感安装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护壳本体(1),梯形定位支撑孔(2),磁芯凹槽(3),定位条形槽(4),抗EMI电感外壳由电子线穿过磁芯凹槽(3)的位置,串绕在护壳本体(1)上,通过梯形定位支撑孔(2)与定位条形槽(4)进行定位装配,组成一个安装牢固的抗EMI电感护壳结构。
整个结构是由护壳本体、梯形定位支撑孔等组合而成,可以实行稳固安装,且通用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牢固的抗EMI电感护壳结构,包括护壳、梯形定位支撑孔,定位条形槽,磁芯凹槽,护壳两侧都有一个梯形定位支撑孔,支撑孔作为固定在电源板的支点,中间磁芯凹槽用于放置磁芯带材。
本实用新型是在传统的抗EMI电感基础上在外壳上增加固定电感的支点,通过两侧的定位孔固定电感,电线缠绕电感位置增加倒圆角的设计,从而达到减低光圆外壳直角出线时磨损电线的情况,长时间运行也能保证电感位置的牢固。
该结构方法的优点在于改进了护壳无法固定在电源板的问题,通过定位孔的锁定,可以保证电感不会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的松动,通过定位孔支点固定,还拥有操作简单,在不同环境下都可适用的特点,只要预留的空间合适,便可安装使用。本结构相比传统的光圆护壳的优化改进,内圈倒圆角的处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抗EMI电感磨损电线的问题,降低材料损耗成本。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抗EMI电感护壳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抗EMI电感护壳的主视图。
图例说明:
1、护壳本体;2、梯形定位支撑孔;3、磁芯凹槽;4、定位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2,本实施例一种新型的抗EMI电感护壳,包括护壳本体1,梯形定位支撑孔2,磁芯凹槽3,抗EMI电感外壳由电子线过磁芯凹槽3的位置,通过缠绕磁环的方式在串绕在护壳本体1上,为了避免缠绕过程中引起线材损伤,在缠绕的内圈位置增加倒圆角的处理,为了避免电感的松动通过梯形定位支撑孔2以及定位条形槽4进行定位装配,组成一个新型的抗EMI电感护壳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德珑电子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德珑电子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609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