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融铍铜合金的浇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48156.7 | 申请日: | 202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52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钟连洪;曾雪萍;钟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峨眉山市中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9/00 | 分类号: | B22D9/00;B22D7/06;B22D27/04;B22D2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78 | 代理人: | 屈敏 |
地址: | 614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融 铜合金 浇铸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熔融铍铜合金的浇铸装置,包括箱体、抽真空组件、气体循环组件及铸锭模具,箱体内顶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底壁设置有用于收纳铸锭模具的若干滑槽,滑槽的其中一端延伸至箱体的外壁,空腔的底壁开设有若干出气通道,空腔的底壁内铺设有第一水冷管道,空腔的顶壁对应每个滑槽均沿竖向滑动安装有隔挡件;箱体的顶部对应每个滑槽均设有料斗,料斗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关阀;抽真空组件的输入端与空腔连通;气体循环组件包括惰性气体存储箱、第一气泵、第二气泵及第二水冷管道;第二水冷管道铺设于惰性气体存储箱的箱壁。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在浇铸过程中铍金属的氧化,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冷却速度,提升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铍铜合金的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融铍铜合金的浇铸装置。
背景技术
铍铜是沉淀硬化型合金,固溶时效处理后硬度可达HRC38~43。铍铜加工性能良好,冷却效果优异,用途甚广。
目前,在高温下制作成熔融态的铍铜合金后,通常直接将熔融态的铍铜合金倒入铸锭模具中,铸锭模具通常包括浇铸部分和手柄部分,铸锭模具都是直接放在空气中,在铸锭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铍金属氧化,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此外,采用空气自然晾放的方式进行冷却,冷却速度慢,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熔融铍铜合金的浇铸装置,能够有效减少在浇铸过程中铍金属的氧化,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冷却速度,提升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熔融铍铜合金的浇铸装置,包括箱体、抽真空组件、气体循环组件及铸锭模具,所述箱体内顶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壁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铸锭模具的若干滑槽,所述滑槽的其中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壁,并且位于所述箱体的外壁处的滑槽能够与所述铸锭模具完全贴合;当所述铸锭模具在所述滑槽中滑动至一位置时,铸锭模具的浇铸部分能够完全暴露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空腔的底壁开设有若干出气通道,所述空腔的底壁内铺设有第一水冷管道,所述空腔的顶壁对应每个所述滑槽均沿竖向滑动安装有隔挡件,当所述铸锭模具完全滑出对应的所述滑槽前,所述隔挡件能够将铸锭模具与所述空腔隔断;所述箱体的顶部对应每个滑槽均设有料斗,所述料斗通向对应所述滑槽的上方,所述料斗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抽真空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气体循环组件包括惰性气体存储箱、第一气泵、第二气泵及第二水冷管道,所述第一气泵的输入端与所有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气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惰性气体存储箱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二气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惰性气体存储箱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二气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气泵与所述出气通道之间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二气泵与所述空腔之间设有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二水冷管道铺设于所述惰性气体存储箱的箱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开启隔挡件,将若干铸锭模具对应插入滑槽中,关闭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第三开关阀及隔挡件,采用抽真空组件将空腔内的空气抽出,抽完后开启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将惰性气体存储箱内的惰性气体充满空腔,使得在空腔内部的压强在常压附近,然后启动第一气泵及第二气泵,使得惰性气体在空腔中循环流通,然后将熔融态的铍铜合金从料斗倒入,当达到预设的体积时,开启第一开关阀将其导入对应的铸锭模具中,并关闭第一开关阀,在风冷(惰性气体的流通)及水冷(第一水冷管道的冷却)的双重作用下,对铍铜合金进行快速冷却,冷却完毕后,开启隔挡件,滑出铸锭模具并关闭隔挡件,取下已经铸锭的铍铜合金后,插入铸锭模具进行下一次铸锭。此外,在风冷的过程中,具有较高温度的惰性气体从出气通道流向惰性气体存储箱,从上部进入并最终从下部输出,能够最大化地被第二冷水管道冷却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抽真空组件包括真空泵。
真空泵为常见的抽真空设备,工作原理简单,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通道从所述空腔的底壁竖向贯穿至所述箱体的底外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峨眉山市中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峨眉山市中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48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容器组件及其水光仪
- 下一篇:一种铍铜合金生产厂内残余废料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