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在沟槽或基坑内作业的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645742.6 | 申请日: | 2022-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10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法云;方心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苏冲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沟槽 基坑 作业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沟槽或基坑内作业的保护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对称设置的支护板,且每个支护板的一侧抵接至实施部位,支护板的另一侧设置滑槽板,滑槽板中部设有滑孔,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一个滑孔内,且支撑组件能够沿轴向伸缩。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在沟槽或基坑内作业的保护装置,做到了模块化,安装和拆卸时间短,减少了沟槽或基坑开挖后的敞开放置时间,有效防止坑壁坍塌或地下水渗水量,同时使用了钢结构,重量轻、运输体积小,方便运输和存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沟槽或操作坑施工、操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在沟槽或基坑内作业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沟槽或操作坑内进行各种施工、操作,既要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又要保证边坡的稳定以防止损坏周围地基或建筑、结构,还要防止坍塌造成对基槽内设施的损坏。传统的现有支护方式一般为钢板桩支护系统、模板脚手架支护系统、此类支护系统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1、钢板桩体积大、自重大、加工使用成本高,打入和拔出时有时需要打桩机,甚至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因为空间、地下障碍或震动因素所限制无法实现。存在打桩设备无法进入、施工,震动对周围建筑或地下设施产生破坏等弊端;2、模板脚手架支护系统结构复杂、安装周期长,安装后的操作空间狭小、大尺寸设备难以运入等。支护系统安装周期长甚至会造成坑壁坍塌、大量积水。由于传统支护系统存在大量的横向、斜向和竖向杆件,实际可用操作空间狭小,造成待安装设备的运入、平移、安装和调整困难或难以实现。施工完毕拆卸支护系统时间较长,会对坑壁坍塌、地下水上冒对操作人员和已安装设备/设施再次造成安全威胁;3、在施工中遇有需要多次、多处、历时短的施工情形下,传统支护方式耗费工期现象突出,工期和施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在沟槽或基坑内作业的保护装置,以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环境受限、效率和成本问题而提供一种普适性强、效率高、节约成本的作业保护装置,利用钢结构制作,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安装/拆卸快,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多种宽度和深度基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在沟槽或基坑内作业的保护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对称设置的支护板,且每个支护板的一侧抵接至实施部位,支护板的另一侧设置滑槽板,滑槽板中部设有滑孔,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一个滑孔内,且支撑组件能够沿轴向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螺套和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和螺套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楔形块固定连接至一个滑孔内,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外围螺纹连接至螺套内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楔形块固定连接至一个滑孔内,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外围和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外围分别螺纹连接至螺套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外围设有正向螺纹,第二支撑外围设有反向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沿轴向均布若干第一通孔,每个楔形块上设有第二通孔,栓钉外围分别位于第一通孔内、第二通孔内用于固定滑槽与楔形块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板上设有用于转运支护板的吊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在沟槽或基坑内作业的保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在沟槽或基坑内作业的保护装置,做到了模块化,安装和拆卸时间短,减少了沟槽或基坑开挖后的敞开放置时间,有效防止坑壁坍塌或地下水渗水量,同时使用了钢结构,重量轻、运输体积小,方便运输和存放。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在沟槽或基坑内作业的保护装置,占用沟槽或基坑地面和空间少,有效保证了最大的待安装设施/设备及人员操作空间;且本保护装置的支撑组件可以根据沟槽或基坑内待安装实施/设备尺寸以及人员操作所需空间进行调整,并进行微调使得支护板贴紧坑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457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