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型智能双层互联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597628.0 | 申请日: | 2022-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48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赵跃奇;王国良;赵建余;蒋文利;肖厚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28 | 分类号: | H01R13/428;H01R4/48;G01R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峰 |
| 地址: | 2016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智能 双层 连接器 | ||
一种整体型智能双层互联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壳体,绝缘壳体中设置有一个连接腔,连接腔内设置有一个导电装置,导电装置包括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和导电件,第一导电体的中部通过所述的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体的中部连接,连接腔的顶部两侧的绝缘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导电连接室,第一导电连接室上侧各自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接线孔和复位孔,第一导电连接室内各自设置有一个弹片。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片和复位键可实现快速插拔式的接线方式,使得接线操作方便、快捷、高效。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一体式的导电装置,不需要采用联接件也不需要通过点焊来固定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既提高了本连接器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也提高了本连接器的装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整体型智能双层互联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用于供电电路连接。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中包括上下互联的两个导电体,上下两个导电体通过联接件连接或者通过点焊固定,使得连接器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较低,而且由于点焊操作不方便,联接件装配效率低,导致电连接器的生产装配效率较低,无法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装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型智能双层互联连接器,所述的这种整体型智能双层互联连接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较低、生产装配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型智能双层互联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壳体,绝缘壳体中设置有一个连接腔,连接腔内设置有一个导电装置,导电装置包括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和导电件,第一导电体位于第二导电体的上方,第一导电体的中部通过所述的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体的中部连接,连接腔的顶部两侧的绝缘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导电连接室,连接腔的底部两侧的绝缘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导电连接室,第一导电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导电连接室内,第二导电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导电连接室内,第一导电连接室和第二导电连接室的上侧各自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接线孔和复位孔,第一导电连接室和第二导电连接室内各自设置有一个弹片,弹片的一端向第一导电体或者第二导电体偏置,复位孔内各自设置有一个复位键,复位键各自设置在弹片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导电连接室和第二导电连接室的上侧各自设置有一个测试插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轨道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标记条放置槽。
进一步的,第一导电体的长度小于第二导电体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片和复位键可实现快速插拔式的接线方式,使得接线操作方便、快捷、高效;可多样化接线,满足不同的接线需求。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一体式的导电装置,不需要采用联接件也不需要通过点焊来固定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既提高了本连接器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也提高了本连接器的装配效率,节约了成本。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器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测试插孔,用于插接测试插头,方便测试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型智能双层互联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型智能双层互联连接器中导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型智能双层互联连接器中导电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型智能双层互联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的使用仅为了描述方便,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友邦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97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