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588816.7 | 申请日: | 2022-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49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楠;毛敏;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22;E03F3/04;E03F9/00;E03F7/02;E03F5/18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陶洪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初期 雨水 收集 | ||
一种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涉及雨水处理领域。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包括收集池本体,收集池本体设有多个冲洗水池、与冲洗水池一一对应的存水池、设于各个冲洗水池上方的配水渠、与配水渠连通的进水管及与各个存水池连通的排水排泥池,配水渠的底部设有分别位于各个冲洗水池上方的配水孔,相邻的两个冲洗水池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堰分隔,冲洗水池和对应的存水池之间通过设有门式冲洗器的第二溢流堰分隔,相邻的两个存水池之间通过第三溢流堰分隔,冲洗水池的深度随着靠近对应存水池逐渐增大,存水池的深度随着靠近排水排泥池逐渐增大。本申请提供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能够自动将收集的雨水中污泥沉积并冲洗至排水排泥池以备排放。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雨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
背景技术
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该类污染物主要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去除,主要处理方法有筛选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等方法,其中雨水收集池作为常用的处理构筑物在雨水收集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雨水收集池面对浊度极高的初期雨水时,往往收集池底部会沉淀大部分的悬浮物,一般需要大型清泥机械设备进行清理,工作量极大,且需定期进行检修,如若不定期清理,沉淀池的有效容积就会减小,影响后续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其能够自动将收集的雨水中污泥沉积并冲洗至排水排泥池以备排放。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其包括收集池本体,收集池本体设有多个冲洗水池、与冲洗水池一一对应的存水池、设于各个冲洗水池上方的配水渠、与配水渠连通的进水管及与各个存水池连通的排水排泥池,配水渠的底部设有分别位于各个冲洗水池上方的配水孔,相邻的两个冲洗水池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堰分隔,冲洗水池和对应的存水池之间通过设有门式冲洗器的第二溢流堰分隔,相邻的两个存水池之间通过第三溢流堰分隔,冲洗水池的深度随着靠近对应存水池逐渐增大,存水池的深度随着靠近排水排泥池逐渐增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冲洗水池靠近和远离对应存水池一端的底壁坡度分别为0.1-0.2和0.2-0.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存水池的底壁坡度为0.5-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存水池的容积在20m3以上,存水池的长度在100m以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排水排泥池的容积大于各个冲洗水池的容积之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溢流堰、第一溢流堰和第三溢流堰的高度依次减小。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包括收集池本体,收集池本体设有多个冲洗水池、与冲洗水池一一对应的存水池、设于各个冲洗水池上方的配水渠、与配水渠连通的进水管及与各个存水池连通的排水排泥池,配水渠的底部设有分别位于各个冲洗水池上方的配水孔,相邻的两个冲洗水池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堰分隔,冲洗水池和对应的存水池之间通过设有门式冲洗器的第二溢流堰分隔,相邻的两个存水池之间通过第三溢流堰分隔,冲洗水池的深度随着靠近对应存水池逐渐增大,存水池的深度随着靠近排水排泥池逐渐增大。本申请提供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能够自动将收集的雨水中污泥沉积并冲洗至排水排泥池以备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自动清泥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剖面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888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撞的换电车辆用电池包及换电车辆
- 下一篇:一种单晶炉坩埚碳纤维预制体放置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