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雾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528813.4 | 申请日: | 2022-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13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淼 |
| 主分类号: | B01D50/20 | 分类号: | B01D50/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75400 河北省张家口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包括:壳体竖直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进气孔;壳体位于水平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出气孔;风扇置于壳体竖直端的顶部,且风扇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通过转轴与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电机固定于风扇的外部;第一挡板沿风扇轴向方向布置于风扇的下方;第二挡板沿风扇轴向方向布置于风扇的下方;前置过滤网设置于壳体竖直端的内部,且位于风扇与进气孔之间;过滤组件置于壳体位于水平方向的一端;集油箱置于壳体竖直端的底部,且位于风扇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中油雾回收装置的回收效果好,且过滤部件更换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雾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油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油雾一般是指,在工业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状或者液滴状污染物。一般情况下,油雾产生的原因是在加工过程中使用金属加工润滑剂,其中金属加工润滑剂经历了刀具高速切割、撞击、射流或者高温蒸发的过程而产生油雾,而产生的油雾中,颗粒的大小范围相差很大。
如果处理不当,油雾会存在各种危害。对于人体来说,吸入过多的油雾,会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癌变或者生成恶性肿瘤;对于环境来说,产生的油雾中包含有大量的颗粒物以及油液混合物,当排放到外界会造成大气污染,产生酸雨或者雾霾;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油雾会对机械设备造成腐蚀损坏,降低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选用油雾回收设备对产生的油雾进行回收,而目前的油雾回收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对油雾的回收效果不好,且过滤部件长期使用,表面会覆盖油污,会影响过滤效果,同时过滤部件不方便更换。
因此,研究出一种回收效果好,且过滤部件便于更换的油雾回收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收效果好,且过滤部件便于更换的油雾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呈L状,所述壳体包括竖直端和水平端,所述壳体竖直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壳体位于水平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出气孔;
风扇,所述风扇置于所述壳体竖直端的顶部,且所述风扇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
电机,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风扇的外部,且所述风扇的转轴穿过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风扇轴向方向布置于所述风扇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沿所述壳体的下方倾斜;
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风扇轴向方向布置于所述风扇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沿所述壳体的下方倾斜,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表面;
前置过滤网,所述前置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壳体竖直端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风扇与所述进气孔之间;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置于所述壳体位于水平方向的一端;
集油箱,所述集油箱置于所述壳体竖直端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风扇的正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前置过滤网对进入壳体内的灰尘进行过滤,然后油雾在风扇的作用下,会聚积成液体,并顺着壳体的侧壁流到集油箱内;最后通过过滤组件对壳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进而将过滤得到的气体排出;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简单,且对油雾的回收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电机外部设有电机保护箱,所述电机保护箱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保护箱的顶部设有箱盖。箱盖的设置方便对电机进行维护或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淼,未经杨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288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调蓄设施的建筑排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液冷储能电池柜散热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