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方向的内窥镜镜头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482290.4 | 申请日: | 2022-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44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继奎;徐新华;宋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泰诺仕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04 | 分类号: | A61B1/04;A61B1/045;A61B1/1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周锦全 |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徐州市解***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方向 内窥镜 镜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方向的内窥镜镜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齿柱,外壳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管,所述外壳内的安装柱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齿柱相啮合的第二齿柱,所述限位管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通道,所述通道上连接有与第二齿柱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通道内设有连接线,所述外壳上固定连接有便于拿握的握把;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齿柱、第二齿柱与齿轮,在需要调节相机角度时,先通过旋转固定栓,固定栓进行挤压连接线,使得连接线紧紧贴合在通道上,通过旋转第一齿柱,使得第二齿柱在外壳的安装柱内转动,从而带动齿轮进行旋转,同时齿轮带动通道进行旋转,从而使得连接线进行转动,相机进行调节方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镜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方向的内窥镜镜头。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目前的内窥镜在观测时,需要观测不同方向时,需要手动转动手柄进行调节,不是特别的方便。
经过海量的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暖箱装置中典型的如公开号为:CN211213051U的一种可调焦分体目镜纤维内窥镜,包括工作部分和目视部分,工作部分和目视部分安装在一起,工作部分包括工作镜管、手柄、连接管、照明光纤、传像光纤,手柄内的左端部安装有工作镜管,手柄的右端通过连接管有连接座连接,连接座的上端设置有光源接口,接入光源为内窥镜照明,传像光纤引入连接座,将获取的图像在连接座的末端形成传像光纤图像霸面,为了与目视部分连接可靠方便,在连接座上设有连接座的环形固定槽,但是在这项技术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当需要对不同角度进行观测时,调节镜头需要转动手柄,从而带动镜头转动,不能准确控制角度,同时在收起连接线时,会粘有污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方向的内窥镜镜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地垄的高度不同时,铺膜的高度不变,易造成铺膜时,被地垄格挡,同时当需要对不同角度进行观测时,调节镜头需要转动手柄,从而带动镜头转动,不能准确控制角度,同时在收起连接线时,会粘有污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方向的内窥镜镜头,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齿柱,外壳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管,所述外壳内的安装柱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一齿柱相啮合的第二齿柱,所述限位管的内部转动安装有通道,所述通道上连接有与第二齿柱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通道内设有连接线,所述外壳上固定连接有便于拿握的握把,所述通道上安装有用于挤压连接线的固定栓,所述通道的一端连接有用于打扫污渍的清理机构,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上连接有用于拍摄的相机。
优选的,所述限位管与外壳之间垂直设置,所述限位管与通道的竖直中心线位于同一处。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固定连接的握把上设有更加贴合手指的凹槽,所述握把与外壳之间呈60°夹角。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固定连接的显示屏,便于实时观察情况。
优选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卡壳、卡柱、安装圈、清理片、所述通道一端固定连接的卡壳内部卡合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与安装圈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圈的圆形凹槽内连接有清理片。
优选的,所述卡壳两侧的凹槽与卡柱两侧的凸柱尺寸相吻合,所述卡壳和卡柱均关于通道的竖直中心线成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清理片关于安装圈的圆形成环形设置,所述清理片与连接线紧密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通道进行限位,使得握住握把更加的稳定,可实时观察,清理连接线更加的轻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泰诺仕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泰诺仕视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822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