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456863.6 | 申请日: | 2022-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46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 发明(设计)人: | 顾钟滨;方亮;张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正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5/02 | 分类号: | B01D45/02;B01D45/16;B01D45/18 | 
| 代理公司: | 宁波海曙甬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0 | 代理人: | 王洋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尘装置,涉及空气净化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除尘装置,包括风机、一级旋风除尘器和二级旋风除尘器;风机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一级旋风除尘器包括一级筒体、一级筒体上设置一级尘风口和一级净风口;一级筒体下端设置一级尘屑口;一级尘风口经一级筒体与一级净风口连通;二级旋风除尘器包括二级筒体、二级筒体上设置二级尘风口和二级净风口;二级筒体下端设置二级尘屑口;二级尘风口经二级筒体与二级净风口连通;一级筒体的最大内径大于二级筒体的最大内径;一级净风口与二级尘风口连接;二级净风口与风机的进气口连通。达到使用维护成本低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金属碎屑,金属碎屑具有密度高的特点。为了达到环保的要求需要将金属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尘屑进行搜集。常见的除尘方式有旋风除尘、过滤除尘、静电吸附除尘;在金属加工领域,采用的除尘方式一般为过滤除尘,以及旋风除尘与过滤除尘结合的方式进行。过滤除尘一般是将含有尘屑的气流通过过滤板或者过滤网;尘屑被阻挡进而保留在过滤板或者过滤网内。滤网在使用的过程中效率会逐步降低,因此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增加了企业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尘装置,该除尘装置不使用滤网,降低了企业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除尘装置,包括风机、一级旋风除尘器和二级旋风除尘器;风机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一级旋风除尘器包括一级筒体、一级筒体上设置一级尘风口和一级净风口;一级筒体下端设置一级尘屑口;一级尘风口经一级筒体与一级净风口连通;二级旋风除尘器包括二级筒体、二级筒体上设置二级尘风口和二级净风口;二级筒体下端设置二级尘屑口;二级尘风口经二级筒体与二级净风口连通;一级筒体的最大内径大于二级筒体的最大内径;一级净风口与二级尘风口连接;二级净风口与风机的排气口连通。
本方案中所采用的一级旋风除尘器和二级旋风除尘器,其原理为含尘屑气流在离心力和尘屑重力的作用下,使尘屑与气体进行分离。核心部分为上大下小的筒状结构。风机为装置提供负压,使装置内气体流动。含有尘屑的气流经过一级尘风口进入一级筒体内,在离心力和重力作用下去除部分尘屑;之后气流通过二级尘风口进入二级筒体内,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进一步除去尘屑。离心力与角速度和半径关联;一级筒体的最大内径大于二级筒体的最大内径,因此二级筒体内可以进一步分离气流中的粒径较小的尘屑;使最终排出风机的气体达到环保的要求。本方案中未采用滤网,无需频繁更换滤网,降低了企业的使用成本。
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一级除尘腔、二级除尘腔和风机腔;一级除尘腔上设置有一级进风口、一级出风口和粗尘口;一级旋风除尘器设置于一级除尘腔内;一级净风口与一级出风口连通;一级尘屑口与粗尘口连接;二级除尘腔上设置有二级进风口、二级出风口和细尘口;二级旋风除尘器设置于二级除尘腔内;一级出风口与二级进风口连通;二级尘屑口与细尘口连接;二级出风口与风机的进气口连接;风机设置于风机腔内,风机腔上设置有与壳体外部连接的排气孔。
在机械加工的厂房内。一级除尘器、二级除尘器和风机放置于壳体内,避免复杂的连接件暴露在外,影响厂房的整洁度。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清洁的工作量。
进一步的,一级除尘腔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一级除尘腔分隔为一级尘风腔和一级净风腔;一级进风口设置于一级尘风腔上;一级出风口设置于一级净风腔上;具有至少一个一级旋风除尘器;第一隔板上设置第一板孔;第一板孔与一级旋风除尘器对应连接;一级尘风腔上设置有粗尘口;粗尘口与一级尘屑口对应连接。
一级旋风除尘器设置于一级除尘腔内,一级尘风口也位于一级尘风腔内。含尘气流经过一级进风口进入一级尘风腔内;一级尘风腔起到对含尘屑气流的均化作用;之后含尘屑气流再进入一级旋风除尘器,可以避免部分一级旋风除尘器的负载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正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正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568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便捷的砂轮研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门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