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击磨齿圈拆卸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453252.6 | 申请日: | 2022-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53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 发明(设计)人: | 邹震;王廷;邱显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龙亿粉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 地址: | 364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磨齿圈 拆卸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冲击磨齿圈拆卸结构,其包括箱体和齿圈,箱体内部设有磨盘,磨盘的周侧固定有环形支撑板,所述齿圈连接于环形支撑板上且围绕磨盘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由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齿圈单元块拼接组成,所述箱体顶部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有齿圈压环,齿圈压坏将各齿圈单元块压紧固定;所述箱体的侧面开有齿圈拆卸口,且齿圈拆卸口对应位置的齿圈单元块能够从该齿圈拆卸口取出,所述齿圈拆卸口上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有封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冲击磨齿圈拆卸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破碎或研磨的设备中,对于易损件的更换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在传统的设备上,想要更换齿圈等易损件的情况下,需要将整机设备的风道管道拆除,再将设备上筒体拆下后,工人人员将磨盘拆卸后,再拆下齿圈,这样的工艺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时省力的冲击磨齿圈拆卸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冲击磨齿圈拆卸结构,包括箱体和齿圈,箱体内部设有磨盘,磨盘的周侧固定有环形支撑板,所述齿圈连接于环形支撑板上且围绕磨盘设置,所述齿圈由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齿圈单元块拼接组成,所述箱体顶部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有齿圈压环,齿圈压坏将各齿圈单元块压紧固定;所述箱体的侧面开有齿圈拆卸口,且齿圈拆卸口对应位置的齿圈单元块能够从该齿圈拆卸口取出,所述齿圈拆卸口上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有封板。
所述齿圈压坏由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压环单元块组成。
所述环形支撑板的周边与箱体内壁之间形成一圈环形的定位槽,所述齿圈单元块的下端设有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嵌设于定位槽内。
所述压坏单元块的周边设有法兰边,法兰边搭接于箱体的顶部并通过紧固件锁紧固定;所述齿圈压坏的下端延伸至箱体内并压紧于齿圈单元块顶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要拆卸齿圈时,工作人员只需松开齿圈压环上的紧固件,然后在设备外打开齿圈拆卸口,从外部将齿圈拆卸口位置的齿圈单元块卸出,卸出第一块齿圈单元块后,工作人员就可以在上筒体不拆卸的情况下进入上筒体内部将其余的齿圈单元块卸下,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冲击磨齿圈拆卸结构,包括箱体1和齿圈,箱体1内部设有磨盘2,磨盘2的周侧固定有环形支撑板3,齿圈连接于环形支撑板3上且围绕磨盘2设置,齿圈由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齿圈单元块4拼接组成,箱体1顶部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有齿圈压环,齿圈压坏将各齿圈单元块4压紧固定;箱体1的侧面开有齿圈拆卸口11,且齿圈拆卸口11对应位置的齿圈单元块4能够从该齿圈拆卸口11取出,齿圈拆卸口11上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有封板6。
齿圈压坏由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压环单元块5组成。本实施例中,压环单元块5具有4块。
环形支撑板3的周边与箱体1内壁之间形成一圈环形的定位槽,齿圈单元块4的下端设有定位凸部41,该定位凸部41嵌设于定位槽内。压坏单元块5的周边设有法兰边51,法兰边51搭接于箱体1的顶部并通过紧固件锁紧固定;齿圈压坏的下端延伸至箱体1内并压紧于齿圈单元块4顶部。这样设计可以提高齿圈单元块4固定的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龙亿粉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龙亿粉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532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尼龙抛光机
- 下一篇:一种双旋流回转窑燃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