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垂直检测尺有效
申请号: | 202221447117.0 | 申请日: | 2022-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87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博 |
主分类号: | G01C9/02 | 分类号: | G01C9/02;G01C9/12 |
代理公司: | 河北渤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54 | 代理人: | 高琦 |
地址: | 0754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工程 垂直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垂直检测尺,包括底座、检测板,所述底座端面左侧竖直设有方形立杆,所述方形立杆左右侧的中部均竖直设有定位滑块,所述方形立杆的对应右侧设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转轴上传动连接有丝杆,通过扇形连接块的侧表面设有角度检测刻度线,且角度检测刻度线与所设角度检测指针之间相对应设计,能够在检测板出现角度倾斜时,使扇形连接块跟随角度移动,同时使角度检测刻度线角度移动,随后通过连接座上角度检测指针所指的数值就是墙面倾斜角度的数值,从而实现对墙面的角度检测的功能,进而避免手握检测尺的方式会导致至其本身抖动及倾斜问题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垂直检测尺。
背景技术
随时社会时代的进步发展,政府部门严厉监管房屋结构安全质量。在建筑施工现场,竖向结构模板的垂直度是重要的检测指标,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质量。在现有技术中,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竖向结构模板垂直度的测量采用传统的方法:需要两人同时完成,一人于竖向结构模板的高处放下线锤,另一人使用卷尺配合检测垂直度,而竖向结构模板安装完毕,校正、检查过程中,必须全数校正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及平面控制线的位置,工作量大,因此传统的方法,操作复杂,人工消耗大,检测速度低,而且容易存在误差。
为此,公告号为“CN201892537U”的一种模板垂直度检测尺。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由上横挡水平杆、下横挡水平杆、连接杆、吊线和线锤构成;上横挡水平杆一端设有上基准线,下横挡水平杆一端设有下基准线,下基准线的两端设有误差线,连接杆将上横挡水平杆和下横挡水平杆连接在一起,吊线一端与上横挡水平杆连接并与上基准线重合,另一端连接线锤。
对于上述该模板垂直度检测尺,虽然使用操作技术简单,很容易被现场实际施工人员接纳和利用,只需一人即可完成,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消耗,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较为明显的缺陷:上述装置虽然操作起来比较的简单,在对墙面检测时需要使用者紧握检测尺与墙面接触,然后进行测量,手握检测尺的方式会导致至其本身抖动及倾斜问题的出现,从而使检测数据不稳定产生较大的误差,并且手握检测尺长时间检测墙面容易出现肢体疲劳僵硬,从而使使用者产生厌倦导致检测墙面的效率降低,并且上述转至只能够对特定高度的墙面进行检测,从而对较高墙面检测时会导致检测尺出现倾斜不能够与墙面紧密接触,而且使检测尺的稳定性变低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垂直检测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垂直检测尺,包括底座、检测板,所述底座端面左侧竖直设有方形立杆,所述方形立杆左右侧的中部均竖直设有定位滑块,所述方形立杆的对应右侧设有微型电机,所述微型电机的转轴上传动连接有丝杆,所述方形立杆上活动套接有驱动套,所述驱动套的右侧固定有连接驱动块,且驱动套的左侧设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左端固定有升降测量杆,所述升降测量杆的左侧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有角度检测指针,所述方形立杆的右侧顶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底座的左侧设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上贯穿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通过转轴横向设有轴杆,所述轴杆的两端套接固定有复位弹簧件,所述轴杆上还设有放线辊,所述放线辊上缠绕有稳定检测吊绳,所述检测板的右侧设有扇形连接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微型电机上所设丝杆的顶端通过轴承座与固定板传动连接,且丝杆与所设连接驱动块之间螺纹贯穿套接,此项通过微型电机的启动带动丝杆转动,且丝杆的转动带动连接驱动块进行山下高度调节移动,并且连接驱动块的移动带动驱动套在方形立杆上导向高低移动,从而使驱动套通过稳定板带动升降测量杆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检测板在墙面上下高低移动进行墙面的检测,且在检测的过程中能够保证检测板根据墙面的高度进行调节移动检测,进一步提高对不同高度墙面检测的稳定性,来降低墙面检测的误差率达到精准检测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博,未经杨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47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轻量化车身骨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保护膜精准式导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