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流道冷却成型的注塑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444872.3 | 申请日: | 2022-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70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 发明(设计)人: | 聂甲治;彭杰光;陈天森;刘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倍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7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枝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1 | 代理人: | 李镇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流道 冷却 成型 注塑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流道冷却成型的注塑模具,包括:注塑模具、流道导座和循环降温组件,流道导座的表面固定黏贴有嵌入安装于注塑模具底面的导热翅盘,循环降温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循环降温组件呈对称布置于流道导座的两侧,流道导座两端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于循环降温组件相连通的导流板,循环降温组件包括循环液舱、分流管以及位于循环液舱内部的制冷片。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多流道快速降温定制结构,利用流道导座和循环降温组件进行液流流道分流对导热翅盘和导热翅盘进行液冷降温并通过平板式流道导座进行热传导降低模具温度,整个降温过程各区域降温效率均衡,避免工件成型偏差提高注塑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流道冷却成型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模具,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模具主要由浇注模具、调温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
其中浇注模具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现有的注塑模具一般采用单液冷流道进行降温,由于单液冷流道与注塑模具的接触面积有限,在流道周围模具降温显著而远离流道的一侧降温效果大打折扣,导致成型器件在型腔内部局部冷缩速率较高,器件严重形变,产品合格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流道冷却成型的注塑模具,包括:注塑模具、流道导座和循环降温组件,所述流道导座的表面固定黏贴有嵌入安装于注塑模具底面的导热翅盘,所述循环降温组件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循环降温组件呈对称布置于流道导座的两侧,所述流道导座两端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于循环降温组件相连通的导流板,所述循环降温组件包括循环液舱、分流管以及位于循环液舱内部的制冷片,所述循环液舱的表面与分流管的端部相连通,所述流道导座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内流道。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循环液舱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循环导管,两侧所述循环液舱表面的循环导管之间设有循环泵并通过循环泵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制冷片的数量为若干并层叠式布置于循环液舱的内部,所述制冷片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压缩制冷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注塑定模和动模,所述注塑定模的表面开设有模具型腔,所述注塑定模的底面开设有与导热翅盘相适配的插槽,所述导热翅盘的表面设有若干翅片插板,且翅片插板的内部设有与模具型腔的形状相适配的插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流道导座的内侧嵌入安装有均热板,所述均热板为铜质金属板结构,所述流道导座、导热翅盘为金属材质构件,所述流道导座和导热翅盘之间设有导热硅脂。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流管和内流道的数量为若干且一一对应,所述内流道的端部通过导流板与各个分流管一一对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多流道快速降温定制结构,利用流道导座和循环降温组件进行液流流道分流对导热翅盘和导热翅盘进行液冷降温并通过平板式流道导座进行热传导降低模具温度,整个降温过程各区域降温效率均衡,避免工件成型偏差提高注塑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多液冷流道结构,在分流管和导流板的导流下进行液流分流使得在循环液舱内部经过制冷片制冷后的液流均匀分散各个流道,并通过两个循环液舱之间的循环流动和降温实现对注塑模具的快速控温定型,提高注塑和脱模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倍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倍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448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集中排渣的挖泥船
- 下一篇:一种新型辅助餐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