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421999.3 | 申请日: | 2022-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71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华;孙志民;任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保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813 | 代理人: | 陈领 |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翼片斜板 sbr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污水处理池上设置有进污管、排污管和出水管,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安装在污水处理池内,翼片斜板装置设于曝气装置的正上方,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设于翼片斜板装置的后侧,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包括出水堰、收集管与连接管,收集管固定在主反应区侧壁的滑道上,出水堰连接收集管,并可随水位上下垂直移动,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收集管和出水管道相连。本设计通过在污水处理池内加入翼片斜板装置,减小活性污泥颗粒的沉降距离,提高沉淀效率,并且采取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出水,减小安装空间,增加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SBR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在同一生物反应池中,污水按时间顺序完成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待机五个阶段的反应操作过程,周而复始,其运行周期根据进水水质、水量预先设定或及时调整。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力强、出水水质好、操作灵活、占地面积少等优点。
SBR工艺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池容利用率不高,设备闲置率高。如运行沉淀、排水工序时影响反应池容,运行进水、反应工序时影响滗水器等设备的利用。这是间歇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导致设备费用和装机容量增大,池容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较低。二是SBR反应池水深难以加大。早期常规活性污泥法和SBR工艺反应池水深大多4~6m,SBR工艺集反应与沉淀于一体,可节省约30%的占地面积。但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为减小占地面积,常规的连续式活性污泥法反应池水深已加大至8~9m。但现有SBR工艺受颗粒沉降速度影响,在沉淀和排水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难以加大滗水深度,因而无法通过增加反应池水深减小占地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翼片斜板的加入,以及采取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出水,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安装空间,增加反应池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翼片斜板SBR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池、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所述污水处理池上设置有进污管、排污管和出水管,所述曝气装置、翼片斜板装置和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安装在所述污水处理池内,所述翼片斜板装置设于所述曝气装置的正上方,所述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设于所述翼片斜板装置的后侧,所述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包括出水堰、收集管与连接管,收集管固定在主反应区侧壁的滑道上,所述出水堰连接所述收集管,并可随水位上下垂直移动,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收集管和出水管道相连,所述出水管的出口伸出所述污水处理池外。本设计通过在污水处理池内加入翼片斜板装置,基于斜板浅层沉淀原理,减小活性污泥颗粒的沉降距离,提高沉淀效率,缩短沉淀时间,并且采取垂直升降式滗水装置出水,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安装空间,增加反应池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处理池内还设置有所述排污泵,所述排污泵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污水处理池。
进一步的,所述翼片斜板装置包括若干斜板,相邻的两块所述斜板通过翼片连接与支撑,其中,所述斜板采用平直薄板,相邻的两块所述斜板间距为80~150mm,所述斜板的安装角度为与水平面呈50°~65°倾斜,每一所述斜板的高度为1.0~2.5m。
进一步的,所述翼片斜板装置的顶部低于水面50~100mm,所述翼片斜板装置与所述主反应区的前端或后端设有0~1.0m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选择区内的底部还设置有搅拌器。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机以及曝气装置单元,所述曝气装置单元置于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底部,所述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曝气装置单元。其中,所述曝气装置单元可以是微孔曝气器或曝气管或曝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21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式PECVD炉管
- 下一篇:一种线材刺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