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市政分流式雨水井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410143.6 | 申请日: | 2022-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01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 发明(设计)人: | 顾楠;顾黎;徐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盛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1/00;E03F3/04;E03F5/10;E03F5/26;E03F7/00;E03F5/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市政 分流 雨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分流式雨水井,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污水池底部沉淀淤泥杂质会堵塞排污口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污水池以及与污水池连通的进水口和排污口,污水池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堰墙,堰墙将污水池分隔成污水腔和雨水腔,污水腔内固定连接有调节件,调节件的高度与污水腔内的水位成正比,调节件上开设有通孔,污水腔内设有打散部,打散部与调节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打散部的两端随调节件上移向中间靠拢形成凹槽,凹槽的容积与打散部的形变程度有关。本实用新型通过水位上升带动调节件驱动打散部,使得污水腔内沉淀的淤泥随着污水从排污口排出,避免堆积的淤泥与雨水混合,雨污分流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分流式雨水井。
背景技术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
目前常用一种分流式雨水井,晴天时排放的主要是生活污水,水量因达不到堰墙高度会直接进入污水管网,雨天时,水量越过堰墙从雨水排放口排出,随着时间推移,污水池底部沉淀淤泥杂质会堵塞排污口,影响污水的排放效率,因而设置一种结构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就很有必要。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分流式雨水井,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清理污水池底部淤泥,防止堵塞排污口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市政分流式雨水井,包括污水池以及与污水池连通的进水口和排污口,所述污水池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堰墙,所述堰墙将污水池分隔成污水腔和雨水腔,所述污水腔内固定连接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高度与污水腔内的水位成正比,所述调节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污水腔内设有打散部,所述打散部与调节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打散部的两端随调节件上移向中间靠拢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容积与打散部的形变程度有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散部包括若干打散件以及与打散件固定连接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远离打散件的一端与调节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打散件远离牵引件的一侧相互铰接且铰接处与污水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散件的四周固定连接有阻隔件,所述阻隔件远离打散件的一端与污水腔的内底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靠近污水腔内底面的一端设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中心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固定连接有穿入通孔的进水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到污水腔内底面的距离自远离排污口的一端至靠近排污口的一端逐渐递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晴天时,从进水口流入的污水通过通孔进入污水腔并从污水腔底部的排污口排出,雨天时,雨水和污水一同从进水口进入污水腔,污水腔内的水位上升带动调节件上移,调节件上移带动打散部的两端向中间靠拢形成凹槽,水位越高使得凹槽的形变程度越大,凹槽内的淤泥随污水从排污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盛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盛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410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耐用性PCB电路板定位组件
- 下一篇:一种电芯双面贴膜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