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396816.7 | 申请日: | 2022-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07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金治宾;张祥;姚俊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市中心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陈自科 |
| 地址: | 062657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肿 穿刺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管。其技术方案包括:定位板、密封壳和固定组件,定位板底部安装有穿刺针,穿刺针内部设有引流槽,定位板顶部安装有密封壳,密封壳顶部安装有固定组件,旋转座内部安装有圆板,圆板顶部安装有顶板,顶板两侧安装有两组卡环。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组件中的卡环与引流管进行连接,同时通过另一组卡环与手术病床的边缘护栏进行连接,从而可将引流管固定在手术病床侧面,不需要医护人员在引流过程中通过人工进行稳定引流管,降低了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人工负担,同时避免了医护人员长时间人工稳定后由于体力不支造成引流管发生偏移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管。
背景技术
由于创伤等原因,当脑内的或者脑组织和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之后,血液积聚于脑内或者脑与颅骨之间,并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时,颅内血肿因而形成,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且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因此在对颅内血肿患者手术过程中需要先对血肿内部的积液进行引流。
现有的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管存在的缺陷是:
1、现有的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管在对患者颅内进行引流时需要医护人员通过人工进行稳定引流管,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人工负担,同时医护人员长时间人工稳定后极有可能由于体力不支造成引流管发生偏移现象;
2、现有的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管在储存过程中内部引流槽极有可能产生灰尘或细菌,当引流槽内部产生灰尘或细菌时会影响到后续的穿刺引流手术,不仅无法保证穿刺针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穿刺针内部产生的灰尘或细菌极有可能对患者脑部伤口造成感染等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管,包括定位板、密封壳和固定组件,所述定位板底部安装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内部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内部安装有密封条,所述定位板顶部安装有密封壳,所述密封壳顶部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旋转座、圆板、顶板、卡环、定位旋钮,所述旋转座内部安装有圆板,所述圆板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两侧安装有两组卡环。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一侧安装有子母扣,且定位板顶部两侧安装有两组连接座。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一侧安装有连接带,且连接带内侧安装有连接条。
优选的,所述密封壳两侧安装有两组侧板,侧板顶部安装有旋转板,侧板底部安装有卡扣,且卡扣一端与旋转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顶部安装有密封盖,且密封盖顶部两侧安装有两组拉环。
优选的,所述旋转座顶部两侧安装有两组定位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固定组件中的卡环与引流管进行连接,同时通过另一组卡环与手术病床的边缘护栏进行连接,从而可将引流管固定在手术病床侧面,不需要医护人员在引流过程中通过人工进行稳定引流管,降低了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人工负担,同时避免了医护人员长时间人工稳定后由于体力不支造成引流管发生偏移现象。
2、通过密封条可避免穿刺针在储存过程中内部引流槽产生灰尘或细菌,避免引流槽内部产生灰尘或细菌时影响到后续的穿刺引流手术,保证了穿刺针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防止穿刺针内部产生的灰尘或细菌对患者脑部伤口造成感染等危险,优化了装置的储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未经沧州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968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