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智能防掉线后备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390228.2 | 申请日: | 2022-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44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韦林;周超峰;张明磊;陈彦青;罗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8 | 分类号: | H02G7/18;H02G7/0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陈惠珠 |
地址: | 511466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智能 防掉线 后备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智能防掉线后备保护装置,包括:锥形外壳,所述锥形外壳具有开口的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锥形外壳的外部设置有挂耳;楔形夹,包括第一楔形夹和第二楔形夹,所述第一楔形夹和第二楔形夹之间形成容纳导线的容纳腔室;所述楔形夹能够由锥形外壳的大口端伸入至所述锥形外壳内部,所述导线的张力方向为大口端至小口端的方向;连接挂板,位于所述楔形夹的侧边,与所述挂耳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智能防掉线后备保护装置,在导线张力作用下,能够自动实现楔形夹和导线的自紧固,进而减轻输配电线路施工、巡检及维修人员作业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智能防掉线后备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民用电得需求及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是逐年攀升,对于新建输配电线路及老旧线路改造的施工周期,经济成本、可靠性及巡检维修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
目前国内输配电线路中耐张力杆塔等导线连接设备均需要使用防掉线后备保护装置来固定导线,目前的保护装置普遍采用螺栓紧固型线夹和压接型线夹。螺栓紧固型线夹作业时需借助工具切断导线,以便将导线穿入线夹。根据线径不同,需紧固数量不等的压杠U型螺栓,施工周期较长。由于保持线张力的核心部分为螺栓紧固的压杠,在长期线张力作用下,受温度或外力作用影响,螺栓易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局部接触电阻增达,线夹发热,甚至严重事故的发生。压接型线夹作业时,除断线工具外,还需专用的剥线工具,用于切除压接部位钢芯铝绞线外层的铝绞线,以便压接线夹与内部钢芯来提供强度。另外,压接作业需专用的压接工具,运输及作业不便,且在施工时存在安全隐患。上述两种类型的线夹安装过程,步骤繁琐,劳动强度大,施工周期极长,整个施工过程对操作人员及作业步骤规范性要求高,线夹安装后无法或很难现场判断压接是否正确,线夹内部及导线是否存在损伤或应力作用。
同时,对于上述两类防掉线后备保护装置易出现的问题,均无法直观地体现出来,尤其是在线夹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借助于外部设备根本无法发现问题。目前普遍使用的检测手段主要有红外测温,X光无损检测,检测成本高且费时费力,只有依靠巡检人员的定期巡检来逐一判定、甄别问题线夹,对于线夹已存在的潜在风险无法及时有效地预警。对于甄别出的问题线夹,仍需检修人员在高空作业下复紧螺栓或更换线夹。而两类线夹自身的安装方式决定了更换线夹的维修周期较长,无法做到快速检修,快速恢复供电。尤其对于偏远地区或者山区,考虑到检测及维修设备的运输成本,以致线夹全寿命周期的使用成本极高。
另外,上述线夹的设计及使用方式决定了其所适用的导线类型有限,而实际使用中,线路导线种类繁多,导致终端用户不得不储备大量不同规格的线夹,很难精简库存及降低仓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智能防掉线后备保护装置,在导线张力作用下,能够自动实现楔形夹和导线的自紧固,进而减轻输配电线路施工、巡检及维修人员作业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电线路智能防掉线后备保护装置,包括:
锥形外壳,所述锥形外壳具有开口的大口端和小口端,所述锥形外壳的外部设置有挂耳;
楔形夹,包括第一楔形夹和第二楔形夹,所述第一楔形夹和第二楔形夹之间形成容纳导线的容纳腔室;所述楔形夹能够由锥形外壳的大口端伸入至所述锥形外壳内部,所述导线的张力方向为大口端至小口端的方向;
连接挂板,位于所述楔形夹的侧边,与所述挂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外壳包括固定底板、滑动顶板和两侧的侧板,两个侧板中设置有对称的滑轨,所述滑轨的长度等于锥形外壳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顶板的内壁设置有与滑轨相适配的顶端开槽,所述固定底板的内壁设置有与滑轨相适配的底端开槽,所述滑轨顶部的小口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滑轨底部的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90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口截污用柔性气囊截污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现浇梁顶板混凝土振捣整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