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桥梁扩宽改造工程跨线防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387953.4 | 申请日: | 2022-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80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云龙 |
| 主分类号: | E04H17/00 | 分类号: | E04H17/00;E04H17/20;E04H17/22;E01D22/00;B01D47/06;B65H75/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铁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60 | 代理人: | 彭冬冬 |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桥梁 改造 工程 防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桥梁扩宽改造工程跨线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底端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内部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间活动连接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网布。该公路桥梁扩宽改造工程跨线防护结构通过可拆分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实现防护,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使用防护网布连接,收卷的防护网布提高了防护的灵活性,可拆分的支撑柱实现了便于收纳的功能,解决了不便于收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桥梁扩宽改造工程跨线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公路桥梁工程是指公路跨越水域、山谷及一切交通通道的构造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维修等施工,公路桥梁扩宽施工时需要使用防护装置将边界线防住,常见的防护装置是单一的挡板,挡板的可调节性差而且安装不够牢固,或者是施工时产生的扬尘较多,挡板无法除尘等问题,因此我们研发一种公路桥梁扩宽改造工程跨线防护结构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桥梁扩宽改造工程跨线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便于收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桥梁扩宽改造工程跨线防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底端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内部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间活动连接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网布,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安装有手持转轮,所述第二支撑柱一侧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卡杆,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卡扣,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方设置有降尘水管。
优选的,所述防护网布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杆嵌在限位卡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手持转轮的底端贯穿固定板的内部并与收卷辊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降尘水管的顶端等间距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降尘水管嵌在安装卡扣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顶端活动铰接有调节丝杆,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加固插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高度尺寸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公路桥梁扩宽改造工程跨线防护结构不仅实现了便于收纳,实现了便于安装,而且实现了防尘;
(1)通过设置有防护网布、第一支撑柱、收卷辊、手持转轮、支撑板、限位卡杆和限位卡槽,防护装置安装时先将第一支撑柱放在防护区域的一端,然后再将第二支撑柱固定在防护区域的另一端,随后手持防护网布的一侧将其拉动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随后使用限位卡杆将防护网布固定在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即可完成,拆卸时只需要将限位卡杆从限位卡槽中取出,然后旋转手持转轮将防护网布收卷回原位即可,该结构分为两组结构,便于拆卸和收纳;
(2)通过设置有安装底板、调节丝杆、连接板、加固插杆和安装凹槽,装置通过安装底板实现固定,安装底板底部的连接板可以加强安装的稳定性,安装时旋转调节丝杆,调节丝杆底部的连接板向下移动,连接板底部的加固插杆嵌在地内,加固插杆提高了防护装置安装的牢固性,减少防护装置倾倒的情况发生;
(3)通过设置有降尘水管、雾化喷头和安装卡扣,防护装置放置稳定后,将降尘水管放置在安装卡扣内部进行固定,降尘水管上的雾化喷头可以将水转化成水雾喷出,降尘水管通过软管与抽水装置连接,桥梁建筑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扬尘,利用雾化喷头喷出的水雾可以对扬尘进行除尘,该结构实现了便于防尘的功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云龙,未经徐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87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