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仰躺垫结构的水中救生圈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352166.6 | 申请日: | 2022-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27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进 |
| 主分类号: | B63C9/13 | 分类号: | B63C9/1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仰躺 结构 水中 救生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仰躺垫结构的水中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所述救生圈主体的数量为2个,且救生圈主体呈半环形设置,位于两侧的所述救生圈主体之间安装有仰躺垫,所述仰躺垫的两端中间部分与救生圈主体连接,所述仰躺垫呈矩阵状的块体构成,位于其中的一侧所述救生圈主体的外侧安装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均与插扣结构主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仰躺垫和求生圈主体,使得该装置可以在使用时进行展开,从而便于人员进行仰躺使用,进而便于人员等待救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仰躺垫结构的水中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而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救生圈不具有仰躺垫结构,导致其在使用时,人员只能抱着救生圈进行漂浮,这种设置较为浪费人力,在长时间使用时,人员容易脱力,进而不能较好的等待救援等,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仰躺垫结构的水中救生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仰躺垫结构的水中救生圈,使它在长时间使用时,人员可以保留力气,便于等待救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仰躺垫结构的水中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所述救生圈主体的数量为2个,且救生圈主体呈半环形设置,位于两侧的所述救生圈主体之间安装有仰躺垫,所述仰躺垫的两端中间部分与救生圈主体连接,所述仰躺垫呈矩阵状的块体构成,位于其中的一侧所述救生圈主体的外侧安装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均与插扣结构主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救生圈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翼,所述固定翼的顶端安装有固定带,且固定带的另一侧可拆卸式安装在固定翼的外侧。
优选的,位于救生圈主体一侧的数量为2个,且固定翼外侧与仰躺垫外侧位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的,所述仰躺垫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固定扣母单元和固定扣子单元,且固定扣母单元和固定扣子单元呈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绑带的数量为3个,且绑带均匀的分布在救生圈主体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仰躺垫和求生圈主体,使得该装置可以在使用时进行展开,从而便于人员进行仰躺使用,进而便于人员等待救援,以解决生圈不具有仰躺垫结构,导致其在使用时,人员只能抱着救生圈进行漂浮,这种设置较为浪费人力,在长时间使用时,人员容易脱力,进而不能较好的等待救援等;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固定翼、固定带、固定扣母单元和固定扣子单元,使得仰躺垫便于进行折叠收放和展开使用,以解决救生圈自带的仰躺垫不便于折叠收放和展开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步折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步折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完整折叠后示意图。
图中:1-救生圈主体、2-仰躺垫、3-固定翼、4-固定带、5-固定扣母单元、6-固定扣子单元、7-绑带、8-插扣结构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进,未经刘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521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眩格栅单元及防眩格栅
- 下一篇:液化天然气罐加工专用加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