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光警示移动线盘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221334659.7 | 申请日: | 202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90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怀安;张书军;张宝龙;李宏章;王振彪;窦丽梅;张红军;蒋宝军;李彬;纪艳丽;董瀚元;薛林;王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华通特种线缆制造有限公司;河北华通线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36;H01B7/28;H01B7/282;H01B7/04 |
代理公司: | 唐山顺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06 | 代理人: | 高艳梅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光 警示 移动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光警示移动线盘电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铜导体(1)外挤包改性TPE绝缘(2),形成绝缘线芯,多芯绝缘线芯沿圆周方向绞合在一起成缆,构成成缆线芯,成缆线芯中心位置和成缆线芯边隙填充多根捻合麻绳(3),成缆线芯外绕包聚氨酯包带(4),聚氨酯包带(4)外反向绕包反光布带(5),反光布带(5)外挤包透明聚氨酯护套(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提高了电缆的柔软性能和耐低温性能,同时提高了电缆的机械强度,反光布带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反射光线,避免了车辆、行人及外物拖拽、磕碰电缆,提高了移动线盘电缆的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光警示移动线盘电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移动电缆盘广泛用于建筑工地、装修工程、机械、冶金、矿山、化工、电力、农村、学校、家庭等各行各业远离工作电源的室内外用电。配套移动电缆盘使用的电缆一般为普通塑料软电缆,当移动电缆盘电缆在反复拖拽、摩擦等场合使用时,电缆外护套及绝缘线芯很容易受到损坏,影响移动电缆盘的使用寿命,另外传统的电缆没有安全标示,特别是在晚上作业时,电缆线拖拽在地面,没有安全警示,电缆很容易受到人为或外物磕碰、拖拽受到损伤,引发电路故障,严重时会产生人身安全事故。
目前国内外反光电缆技术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在护套材料内部加入荧光粉,需要原材料厂家在原材料加工过程中混入散光粉等类似材料,原材料成本较高,此技术反光效果一般,实际应用不多。第二种方法是在护套内部加入LED发光线,此电缆需要专门制作插头,同时需要在用电设备插头内部设置电压控制芯片,该技术反光效果好,但是需要单独定制电源插头和用电设备插头,工艺复杂,另外LED反光线通电后发热,会一定程度上加速线芯老化,影响电缆使用寿命。第三种方式是在护套表面设置警示带标识,由于在护套表面,很容易磨损,警示标识效果不好,且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光警示移动线盘电缆,通过绕包自粘性聚氨酯包带及反光包带、以及电缆中心及线芯边隙填充抗拉的捻合麻绳,外护套采用改性透明聚氨酯护套,提供一种柔软、抗拉耐磨、具有反光警示的移动线盘电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光警示移动线盘电缆,包含铜导体、改性TPE绝缘、捻合麻绳、聚氨酯包带、反光布带和透明聚氨酯护套,所述铜导体外挤包改性TPE绝缘,形成绝缘线芯,多芯绝缘线芯沿圆周方向绞合在一起成缆,构成成缆线芯,成缆线芯中心位置和成缆线芯边隙填充多根捻合麻绳,成缆线芯外绕包聚氨酯包带,聚氨酯包带外反向绕包反光布带,反光布带外挤包透明聚氨酯护套。
所述聚氨酯包带为自粘聚氨酯包带。
所述绝缘线芯为三芯或四芯,沿圆周方向绞合在一起成缆,构成成缆线芯。
位于最外层的捻合麻绳的边缘位置与绝缘线芯的边缘位置位于同一圆周上。
所述捻合麻绳为多股麻绳绞合而成。
所述反光布带为布基反光布带。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
1、铜导体外采用改性TPE弹性体,抗拉强度≥12.5Mpa,断裂伸长率≥300%,低温脆化温度-50℃,提高了电缆的柔软性能和耐低温性能。
2、采用多股捻合麻绳填充成缆线芯间隙及成缆线芯中心位置,增强了电缆的抗拉强度,使电缆更加坚实牢固,解决了移动线盘电缆受到拖拽拉力时电缆容易受到损伤的质量问题。
3、反光布带螺旋间隙反向绕包在自粘聚氨酯包带表面,反光布带不仅提高了电缆的机械强度,同时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反射光线,避免了车辆、行人及外物拖拽、磕碰电缆,提高了移动线盘电缆的使用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华通特种线缆制造有限公司;河北华通线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华通特种线缆制造有限公司;河北华通线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34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凿石小臂
- 下一篇:新型混凝沉淀池排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