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催化剂催化吹脱检测TOC的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2221330294.0 | 申请日: | 2022-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43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元森;赖丽萍;孙琳;陈静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吉龙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0 | 分类号: | G01N31/10;G01N21/35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温洁 |
地址: | 3638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催化剂 催化 检测 toc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分析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催化剂催化吹脱检测TOC的分析仪,包括进料管路、蠕动泵、输料管路、气泵、TIC吹脱管、砂芯吹脱管、气体反应仓、NDIR检测器和信号处理器。输料管路分别与进料管路、蠕动泵、气泵、TIC吹脱管、砂芯吹脱管、气体反应仓连接。气体反应仓、NDIR检测器、信号处理器依次连接。砂芯吹脱管内的砂芯过滤器上部设置有催化剂,气泵的出气口上设置有CO2吸收装置。本实用新型在湿法氧化的基础上,利用高效催化剂催化氧化替代过硫酸钠氧化有机物的方式测定TOC,大大减少药剂消耗,降低测定风险,催化剂的影响能提高氧化效率,同时采用两个吹脱管并用的方式,很大程度提高了测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分析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催化剂催化吹脱检测TOC的分析仪。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TOC(总有机碳)分析方法主要为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或湿法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为主。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的灵敏度虽高,但其缺点是:样品需要经高温燃烧管受高温催化氧化,高温燃烧管的温度高达900℃,最低的温度也需要150℃,对于常规测量,过高的温度容易损坏仪器,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湿法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采用过硫酸钠作为氧化剂,在100℃左右于溶液中氧化各种被监测水体中的有机物,使有机物被完全氧化,该法测定亦有一定的弊端:每次测定过程需要泵进一定量过硫酸钠进行氧化,造成药剂量消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催化剂催化吹脱检测TOC的分析仪,不仅能够减少药剂消耗,降低测定风险,而且大大提高了测定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催化剂催化吹脱检测TOC的分析仪,其包括进料管路、蠕动泵、输料管路、气泵、TIC吹脱管、砂芯吹脱管、气体反应仓、NDIR检测器和信号处理器。
所述输料管路分别与进料管路、蠕动泵、气泵、TIC吹脱管、砂芯吹脱管、气体反应仓连接。
所述气体反应仓、NDIR检测器、信号处理器依次连接。
所述砂芯吹脱管内的砂芯过滤器上部设置有催化剂,所述气泵的出气口上设置有CO2吸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路和输料管路包括若干个两位三通阀,所述两位三通阀包括常闭端,公共端和常开端。
进一步地,进料管路包括两位三通阀Q0、Q1、Q2、Q3、Q4;其中Q0的常开端与清洗液管连接,常闭端与进气口连接,公共端与Q1的常开端连接;Q1的常闭端与药剂管R1连接,公共端与Q2的常开端连接;Q2的常闭端与纯水管H连接,公共端与Q3常开端连接;Q3的常闭端与样品管S连接,公共端与Q4连接;Q4的常闭端与标液管C连接,Q4的公共端与输料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输料管路包括两位三通阀Q5、Q6、Q7、Q8、QA、QB、QC;其中Q5的常开端与进料管路的输出端连接,常闭端与排液管W连接,公共端与Q6的常开端连接;Q6的常闭端与砂芯吹脱管连通,公共端与蠕动泵的一端连接;Q7的常开端与蠕动泵的另一端连接,常闭端与CO2吸收装置的出气口连接,公共端与Q8的公共端连接;Q8的常开端与TIC吹脱管连通,常闭端与砂芯吹脱管连通;QC的常开端与TIC吹脱管连通,常闭端与TIC吹脱管连通,公共端与QB的常开端连接;QB的公共端与QA的公共端连接,常闭端与砂芯吹脱管连通;QA的常闭端与废液管WA连接,常开端与气体反应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反应仓包括依次连接的干燥器、铜丝过滤器和滤膜。所述干燥器与输料管路连接,滤膜与NDIR检测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滤膜的孔径为0.4um-0.5um。
进一步地,所述CO2吸收装置与输料管路之间还设置有可调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吉龙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吉龙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30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