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平叉安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328558.9 | 申请日: | 2022-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20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超;吴潇;李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K25/02 | 分类号: | B62K25/02 |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杨晓敏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后平叉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平叉安装结构,包括车架组件,车架组件后方的两端对称安装有衔接座,两个衔接座共同安装有后平叉组件;单个衔接座的结构为:包括内外间隔设置的内壳和外壳,内外贯穿内壳和外壳共同安装有衬套;后平叉组件与衬套转动安装;通过衔接座的设置,提升了车架组件与后平叉组件连接处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并有效助力于优化连接处结构的紧凑性,减小连接处结构的体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后平叉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发展,会在车辆上增加越来越多的配件、功能,以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配置需求。
作为车辆的支承主体,对车架与后平叉连接处结构的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使得现有技术中连接处结构趋于加厚加强,连接处结构体积增大,与轻量化相违背;同时,配件、功能的增加,对车身内部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比如说车架与后平叉连接处的内部空间需求,现有技术中车架与后平叉之间的安装方式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空间需求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后平叉安装结构,从而提升了车架组件与后平叉组件连接处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并有效助力于优化连接处结构的紧凑性,减小连接处结构的体积,增大连接处内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后平叉安装结构,包括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组件后方的两端对称安装有衔接座,两个衔接座共同安装有后平叉组件;
单个衔接座的结构为:包括内外间隔设置的内壳和外壳,内外贯穿内壳和外壳共同安装有衬套;
所述后平叉组件与衬套转动安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衬套内壁上套装有轴承,从外向内穿过轴承向着后平叉组件锁装有螺栓。
所述轴承安装于衬套内孔朝向后平叉组件的端部,衬套内壁上沿着周向开设有供轴承定位安装有台阶结构。
所述螺栓为轴向中空结构,穿过轴承的螺栓外壁面设置为光轴部,螺栓与后平叉组件锁装处设置为螺纹部。
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轴承外壁面与衬套内壁过盈配装,轴承内壁面与螺栓间隙配装;所述轴承轴向的两端端面上还嵌装匹配有防尘垫。
所述后平叉组件的前部位于两个衔接座内侧之间。
所述后平叉组件前方的两端向前延伸有对称的前臂,前臂与对应的衔接座转动连接。
所述外壳、内壳和衬套焊接构成一体式结构的衔接座;所述衔接座顶端和底端处分别与车架组件朝后的支臂焊装,构成空心盒状结构。
所述外壳和内壳在前边缘和后边缘处分别相向延伸有翻边,外壳的翻边与内壳的翻边层叠贴合。
所述车架组件上下间隔朝后延伸有圆管结构,上方的圆管结构底面与衔接座顶端焊装,下方的圆管结构顶面与衔接座底端焊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车架组件后方衔接座的设置,由衔接座与后平叉组件进行安装,并且衔接座为由外壳、内壳构成的双壁空心结构,从而可靠提升车架组件与后平叉组件连接处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的同时,保证了整体结构轻量化的需求,并有效助力于优化连接处结构的紧凑性,减小连接处结构的体积,增大连接处内侧的空间,实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优点:
衬套的设置,一方面用于与后平叉组件之间的可靠连接,另一方面用于夯实保证并提升衔接座的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285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