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1325272.5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05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健;鄂从吉;彭青波;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42;H02B1/46;H02B1/56;H02J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周礼涛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及车辆,电池包包括:配电箱,配电箱设有第一冷却组件,第一冷却组件用于对配电箱冷却散热;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与配电箱连接,电池组件设有第二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用于对电池组件冷却散热。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在配电箱和电池组件分别设置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根据配电箱和电池组件的不同发热程度,分别控制第一冷却组件和第二冷却组件对配电箱和电池组件进行冷却散热,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减少过热风险,延长元器件使用寿命,同时还能避免能量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和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池包的配电箱将继电器、保险、高压监控模块、电池控制管理器等元器件排布在一个壳体中,并通过连接铜排将各个元器件连接成回路。
现有技术的通常采用一个冷却板同时对电池包中的配电箱和电池进行散热,但是配电箱的产热速度以及产热量与电池的产热速度和产热量相差较大。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方案,没有考虑配电箱和电池的不同发热程度,导致冷却板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散热效果差且造成能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及车辆的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方案没有考虑配电箱和电池的不同发热程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配电箱,所述配电箱设有第一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配电箱冷却散热;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配电箱连接,所述电池组件设有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用于对所述电池组件冷却散热。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二冷却组件结构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液冷件,所述液冷件设在所述配电箱上,所述液冷件内设有循环通道,所述液冷件设有与所述循环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在所述配电箱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阀打开,以对所述配电箱冷却散热。
可选地,所述液冷件为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设有所述循环通道,所述液冷板设有与所述循环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的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在所述配电箱底部,所述导热件与所述配电箱中的发热元器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液冷件设在所述导热件上。
可选地,所述导热件为导热胶。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和所述第二冷却组件为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包括液冷件,所述液冷件分别与所述配电箱和所述电池组件连接,所述液冷件内设有两个所述循环通道,其中一个所述循环通道对应于所述配电箱,另一个所述循环通道对应于所述电池组件,每个所述循环通道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控制阀连接,所述配电箱和所述电池组件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控制阀打开或关闭对应的一个所述循环通道。
可选地,所述配电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容纳腔;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在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上依次间隔开布置的电池控制管理器、负极继电器、正极继电器和保险,所述负极继电器、所述正极继电器和所述保险的位置与所述液冷件的位置相对应;多个连接铜排,多个所述连接铜排分别与所述电池控制管理器、所述负极继电器、所述正极继电器和所述保险连接,以形成电流回路,所述连接铜排的位置与所述液冷件的位置相对应;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铜排上,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池控制管理器信号连接,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电池控制管理器控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工作。
可选地,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所述导热件,所述负极继电器、所述正极继电器和所述保险的位置与所述通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铜排位于所述通槽中,所述液冷件与所述通槽的位置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3252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拼接式多工位平口钳
- 下一篇:一种园林树木抗台风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