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频同刷卡区域读卡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297477.7 | 申请日: | 2022-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90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 发明(设计)人: | 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万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C9/25 | 分类号: | G07C9/25;G07C9/23;H05K5/06;B08B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3 | 代理人: | 李莉 |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频 刷卡 区域 读卡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读卡器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频同刷卡区域读卡器,包括读卡器本体,所述读卡器本体的前侧设置有封闭机构,所述读卡器本体的内侧设置有清除机构,所述封闭机构包括内腔,所述读卡器本体内侧前端的中上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底端中前部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内腔左右侧的中前部内壁上均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之间滑动连接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底端设置有硅胶条。本实用新型中,在读卡器使用完毕之后,将读卡器上密码按键、密码显示屏以及指纹感应座进行封闭保护,防止水汽和灰尘进入到读卡器内部,保证读卡器的正常使用,在封闭的同时通过海绵块将指纹识别座上的指纹进行擦除,提高读卡器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读卡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频同刷卡区域读卡器。
背景技术
门禁读卡器用的是非接触IC卡(感应式IC卡),而读卡器是门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门禁系统信号输入的关键设备,关系着整个门禁系统的稳定性,读卡器以固定频率向外发出电磁波,频率一般是13.56MHZ,当感应卡进入读卡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时,会触发感应卡上的线圈,产生电流并触发感应卡上的天线向读卡器发射一个信号,该信号带有卡片信息,读卡器将电平信号转换成数字序号,传送给就地控制器,就地控制器将信息上传给上层控制器,最终上传给门禁服务器。
传统的门禁区域读卡器一般拥有两种以上的开锁方式,一种为磁卡读卡感应,另一种为密码输入开锁或者指纹感应开锁,但是传统的门禁读卡器在使用的时候,密码按键、密码显示屏以及指纹感应座均外露于外部环境之中,外部环境中的水汽和灰尘容易通过密码按键和密码显示屏的连接缝隙处进入到读卡器装置内部,对读卡器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坏,从而导致读卡器无法正常工作,而且传统的读卡器上的指纹感应座在使用完毕之后,指纹感应座上容易存在指纹残留,从而容易会被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利用,使用安全性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双频同刷卡区域读卡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频同刷卡区域读卡器,在读卡器使用完毕之后,将读卡器上密码按键、密码显示屏以及指纹感应座进行封闭保护,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水汽和灰尘进入到读卡器内部,保证读卡器的正常使用,在封闭的同时通过海绵块将指纹识别座上的指纹进行擦除,提高读卡器使用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频同刷卡区域读卡器,包括读卡器本体,所述读卡器本体的前侧设置有封闭机构,所述读卡器本体的内侧设置有清除机构;
所述封闭机构包括内腔,所述读卡器本体内侧前端的中上部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底端中前部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内腔左右侧的中前部内壁上均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之间滑动连接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底端设置有硅胶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护盖使用完毕之后,保护盖因重力在开槽内进行向下移动,保护盖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硅胶条进入到密封槽内,将读卡器本体的内腔进行封闭,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水汽和灰尘进入读卡器本体的内部,保证读卡器本体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清除机构包括安装筒,所述保护盖内侧顶端的中部一侧固定连接在安装筒的顶端,所述安装筒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安装筒的内侧中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贯穿安装筒的底端中部并向下延伸,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海绵块的顶端中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保护盖下移的同时带动安装筒、连接杆以及海绵块同步向下移动,通过海绵块下端与指纹识别座进行接触,海绵块与指纹识别座接触的同时压缩安装筒的弹簧,使得海绵块与指纹识别座的接触面积更大,将指纹识别座上的残留指纹进行擦除,提高整体读卡器本体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机构还包括强磁块,所述保护盖的前侧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强磁块,所述读卡器本体的前端中下部固定连接有磁吸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万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万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974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丝绳成绳机恒张力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低压电力电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