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电激式握力棒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96360.7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67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郑春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1/05 | 分类号: | A63B21/05;A63B23/16;A63B71/06;A61H39/04;A61H39/00;A61H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陆瑞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上肢 锻炼 电激式 握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电激式握力棒,包括采用软胶材质制作而成的外圆管,外圆管内设有内圆管,外圆管内设有四个绕内圆管中心线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滑杆,滑杆沿内圆管径向方向穿过于内圆管且与内圆管滑动配合,固定条上对应各滑杆的位置分别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滑杆的一端与压力传感器相接触,另一端与外圆管的内壁相接触,滑杆位于内圆管与外圆管之间的杆身上套设有复位弹簧,还设置有控制单元和计时单元,控制单元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单元与计时单元电连接。计时单元将计时握力时间信息反馈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患者握力的时间,进而能够判断患者握力的力度和时间是否达到锻炼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电激式握力棒。
背景技术
临床上,针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后,为了防止术后上肢前臂出现肿胀、疼痛或不适的情况,就将上肢骨折患者的上肢太高,采用体位引流的方式,能够较好的减少患者的组织水肿,能够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但是,这样的方式长时间也会让患者的肌肉酸疼,肿胀,不利于血液循环,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现在临床上就使用一种握力球,握力球是一种市售的弹力软橡胶球,握球时产生的肌肉收缩可促使上肢静脉回流加速,达到锻炼保健的效果。
而传统的握力球没有计量训练的功能,如果需要计量记录每天的训练的时间和次数,必须通过人工计量和的变形样式(以把握力球握扁二分之一以上为标准);因此,采用人工计量和人工观察的方式并不能准确的获取锻炼的信息,同时,在用握力球锻炼时,如果没有达到标准的力度,传统的握力球也无法对患者的掌心的穴位进行刺激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取时间和力度信息的用于上肢锻炼电激式握力棒。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上肢锻炼电激式握力棒,包括采用软胶材质制作而成的外圆管,所述外圆管内设有内圆管,所述内圆管的中心线与外圆管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内圆管与外圆管相隔设置,所述外圆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内圆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侧的端盖上,内圆管内设置有横截面为正方形形状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中心线与内圆管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固定条与内圆管相隔设置,所述固定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端盖上;
所述外圆管内设有四个绕内圆管中心线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滑杆,所述滑杆沿内圆管径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滑杆沿内圆管径向方向穿过于内圆管且与内圆管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条上对应各滑杆的位置分别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滑杆的一端与压力传感器相接触,另一端与外圆管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滑杆位于内圆管与外圆管之间的杆身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内圆管和外圆管上。
其中一个端盖的外表面上设有显示屏,显示屏所在的端盖内表面上还设置有控制单元和计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计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显示屏电连接。
本方案在使用时,患者的手掌握力进行手臂锻炼,在握力时,患者在对外圆管施加作用力时,就会对滑杆施加推力,推动滑杆朝向固定条方向移动,由于滑杆是穿过内圆管且与内圆管滑动配合,因此,滑杆朝向固定条移动,而内圆管与滑杆的滑动配合对滑杆起到导向的作用;在推动滑杆移动时,患者需要克服滑杆上的复位弹簧的弹性势能,推动滑杆朝向固定条的端部与压力传感器相接触,当滑杆与压力传感器相接触时,压力传感器获取压力信号并传递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压力信息通过显示屏显示,以判断患者握力的力度,同时,控制单元还向计时单元下发指令,启动计时单元计时握力时间;
当患者的手掌无力时,克服不了复位弹簧的弹性势能,复位弹簧带动滑杆复位,滑杆朝向固定条的端部远离压力传感器,此时,压力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下发指令至计时单元,计时单元将计时握力时间信息反馈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患者握力的时间,进而能够判断患者握力的力度和时间是否达到锻炼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963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车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球化金属粉末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