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热组件及电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48801.6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05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候爱生;李新建;牛力;郭其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创新航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58 | 分类号: | H01M10/658;H01M10/659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79 | 代理人: | 刘金凤 |
地址: | 21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热 组件 电池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隔热组件及电池装置,涉及电池隔热结构的领域,其具有多个孔隙的隔热垫,以及填充于所述隔热垫的部分孔隙内的吸热剂;所述吸热剂为吸热后产生气体的固态物,所述吸热剂的填充量于所述隔热垫中间区域向外逐渐增加。本申请通过吸热剂吸热减少经过隔热垫传递的热量,具有以减少电池失控时电池之间的热量传递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组件及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装置由众多电池串联、并联而成,电池之间均设置有隔热棉,避免单个电池过热失控时,将热量传递给相邻单元,引起链式热失控,出现燃烧或爆炸等安全事故。
但是由于电池热失控时释放热量较多,仅使用隔热棉防护,隔热效果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热组件及电池装置,用以减少电池失控时电池之间的热量传递。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隔热组件,该隔热组件具有多个孔隙的隔热垫,以及填充于所述隔热垫的部分孔隙内的吸热剂;所述吸热剂为吸热后产生气体的固态物,所述吸热剂的填充量于所述隔热垫中间区域向外逐渐增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电池失控产生大量热量时,隔热垫内的吸热剂吸收热量后由固态生成为气态,转变为气态的吸热剂从开口孔隙内溢出到外界带走热量,减少电池之间传递的热量;
由于隔热垫内吸热剂的浓度从中间区域向四周逐渐增加,不仅能使隔热垫四周区域内转化为气态的吸热剂流动排出到外界,同时有足够通道能使隔热垫靠近中间区域转化为气态的吸热剂流经后排出到外界,而减少出现隔热垫中间区域的气体不能及时逃逸到外界造成热量堆积的现象,从而保证隔热组件的热抑制能力。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多个电池以及隔热组件,所述隔热垫位于相邻两个电池之间;所述电池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防爆阀;所述吸热剂的填充量于所述隔热垫靠近防爆阀的一端大于所述隔热垫的其他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需要从防爆阀排出到外界的气体在防爆阀附近与较多的吸热剂接触,吸热剂由固态生成为气态吸收大量热量,从而使进入防爆阀附近气体温度降低,降低排出到外界的气体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施例中隔热组件显示吸热剂填充量变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中隔热组件显示吸热剂填充量变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中电池装置内部分隔热组件与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实施例中电池装置内部分隔热组件上吸热剂浓度与防爆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申请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对本申请涉及的孔隙有关的名词进行说明,涉及孔隙的名词包括闭口孔隙、开口孔隙和有效孔隙率。根据材料的孔隙特征表现,开口孔隙指与外界相连通的细小孔隙,闭口孔隙指与外界不连通的细小孔隙;多孔介质内相互连通的微小空隙的总体积与该多孔介质的外表体积的比值称为有效孔隙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创新航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创新航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488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农业作物病虫害巡检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猪饲料投喂用定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