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47891.7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30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侯凯文;吕仲楷;强盼;杨志强;柴小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严义秀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导流 消旋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该消旋板在垂直方向上为对称结构,包括截面为“L”型的两个面,其中一个面位于泵坑底部,另一个面位于泵坑后墙,泵中心线和导流消旋板的对称面在同一个平面。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的两个面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可以改进泵站泵坑处流线,当水流流动到泵坑处,水流经过该L型导流消旋板的引导,水流流态得到改善,流速分布变得均匀,使用于各种正向进水泵站,能够消除喇叭口附近回流和附底涡的产生等问题可以提升泵站的性能,降低震动和噪音的产生,减少能耗,增加泵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制造比较简单,造价低廉,技术可靠,易于实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流消旋板,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改进泵站泵坑处流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技术可靠,易于实施的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
背景技术
泵在泵站中运行时,经常会遇到入口流速不均、流态紊乱的现象,该现象会导致泵运行效率不高,能源损耗严重,震动和噪音增大,使用寿命降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进泵站泵坑处流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技术可靠,易于实施的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所述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在垂直方向上为对称结构,所述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包括截面为“L”型的两个面,其中一个面位于泵坑底部,另一个面位于泵坑后墙,泵中心线和所述导流消旋板的对称面在同一个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的两个面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L”型的两个面的厚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导流消旋板的厚度为泵的喇叭口宽度的1/12-1/8。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位于泵坑后墙的面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卡在后墙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位于泵坑后墙的面的宽度范围为喇叭口直径的1/6-1/4。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位于泵坑底部的面和泵坑底部存在间隔。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中,间隔的范围为喇叭口宽度的1/5-1/2。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泵坑的L型导流消旋板可以改进泵站泵坑处流线,当水流流动到泵坑处,水流经过该L型导流消旋板的引导,水流流态得到改善,流速分布变得均匀,使用于各种正向进水泵站,能够消除喇叭口附近回流和附底涡的产生等问题可以提升泵站的性能,降低震动和噪音的产生,减少能耗,增加泵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制造比较简单,造价低廉,技术可靠,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泵站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子的尺寸图。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中标号对应的名称:
L型导流消旋板1、泵坑后墙2、喇叭口3、泵坑底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478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