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房建筑智能通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246653.4 | 申请日: | 2022-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82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林乔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7/003 | 分类号: | F24F7/003;F24F7/06;F24F13/28;F24F8/192;F24F8/9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楼房 建筑 智能 通风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楼房建筑智能通风装置,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风箱,风箱内腔中固定连接有风机,风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风管道,通风管道与风箱内腔相连通。本申请通过橡胶棒、第一电机、风罩、第二电机和毛皮垫等结构间的配合设置,使用时,通过多第一电机带动橡胶棒转动与毛皮垫产生摩擦,使橡胶棒上产生静电,通过静电将通过橡胶棒的空气中的灰尘和絮状物吸除,然后通过风罩将絮状物从橡胶棒表面刮除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将灰尘和絮状物导入至滤袋内部收集起来,尽量避免了现有的通风装置在向室内输送空气时,容易将外部环境空气中的灰尘和细小的絮状物输送至室内,导致室内环境空气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楼房建筑智能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通风装置由节能风机、通风管道、可调节的风口末端、分体式能量回收设备、新风处理设备、智能变风量末端、空气品质感应子系统及中央控制子系统等组成。
现有的通风装置在向室内输送空气时,容易将外部环境空气中的灰尘和细小的絮状物输送至室内,导致室内环境空气质量难以把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的通风装置在向室内输送空气时,容易将外部环境空气中的灰尘和细小的絮状物输送至室内,导致室内环境空气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楼房建筑智能通风装置。
本申请提供楼房建筑智能通风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楼房建筑智能通风装置,包括风箱,所述风箱内腔中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与所述风箱内腔相连通,所述通风管道靠近所述风箱的一端内腔中转动连接有橡胶棒,所述橡胶棒其中一端的通风管道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通风管道,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橡胶棒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所述橡胶棒其中一侧的所述通风管道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风罩,所述风罩顶部侧壁与所述橡胶棒之间留设有间隙,所述风罩底部侧壁与所述橡胶棒的外表面滑动接触,所述风罩远离所述橡胶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盛设管,所述盛设管内腔中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盛设管远离所述风罩的一端上可拆卸连接有滤袋,所述橡胶棒底部的所述通风管道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橡胶棒的一侧上设有毛皮垫,所述毛皮垫与所述橡胶棒的外表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用时,用户将风机打开,通过风机将外部空气吸入风箱内部,然后用户打开第一电机,使第一电机带动橡胶棒在通风管道内腔中转动,由于橡胶棒底部抵接有毛皮垫,橡胶棒在转动过程中会与毛皮垫产生摩擦,使橡胶棒外表面产生静电,当吸入风箱内部的空气进入通风管道内部后,在橡胶棒上的静电作用下,将空气中的灰尘和絮状物吸附在橡胶棒上,橡胶棒其中一侧的通风管道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风罩。风罩顶部侧壁与橡胶棒之间留设有间隙,使吸附在橡胶棒外表面上的灰尘和絮状物能够通过该缝隙进入风罩内腔中。风罩底部侧壁与橡胶棒的外表面滑动接触,使吸附在橡胶棒上的灰尘和絮状物移动至风罩底部侧壁处时,能够通过风罩的底部侧壁将灰尘和絮状物从橡胶棒上刮除,此时用户打开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扇叶转动,将刮除后的灰尘和絮状物通过盛设管排入至滤袋内部收集起来,尽量避免了现有的通风装置在向室内输送空气时,容易将外部环境空气中的灰尘和细小的絮状物输送至室内,导致室内环境空气质量难以把控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风箱的外表面上开设有进风孔,所述进风孔内腔中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与所述进风孔的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设置进风孔用于将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孔输送至风箱内部,在进风孔内部设置滤网用于对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进行过滤,尽量避免空气中的杂物进入风箱内部,对风机造成损伤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通风管道远离所述风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流管,多个所述分流管的其中一端与所述通风管道内腔相连通,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与楼房建筑内部空间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466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