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零件的折负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39675.8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70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华;李滨;于华;邓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亿和精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2 | 分类号: | B21D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周海燕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折负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件的折负角装置,属于折负角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上模成形公、下模公固定预折块、下模成形冲头、下模复位结构、下模底座和下模压料板,下模成形冲头连接在下模公固定预折块上,下模压料板、下模成形冲头、下模公固定预折块和上模成形公围挡形成成形槽,零件放置在成形槽顶部,下模压料板位于下模底座内,下模复位结构包括复位顶针和连接体,连接体连接在下模底座上,复位顶针抵接在下模成形冲头底部。本实用新型使得在冲压模中单工序结构完成多工艺成形的模具结构装置,弥补以往其他模具结构出现的不足,从而达到收效显著的效果,可以减少开模具,生产时节约人力与机床,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收效明显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折负角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件的折负角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模具冲压中,产品在同一工序模具中只能成形一步成形工艺,因为工艺的限制,很多部品只能增加模具套数来生产(通常:一个工序只能完成一个工艺),这样就增加了模具设计、制作、调试等工艺的难度,降低了生产效率,甚至部分产品因为工序多,造成公差的积累,导致部品品质不良,这也是长期以来非常令人困扰的难题,业内人士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应对上述问题,但均收效甚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部分产品因为工序多,造成公差的积累,导致部品品质不良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零件的折负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零件的折负角装置,包括上模成形公、下模公固定预折块、下模成形冲头、下模复位结构、下模底座和下模压料板,所述下模成形冲头连接在所述下模公固定预折块上,所述下模压料板、所述下模成形冲头、所述下模公固定预折块和所述上模成形公围挡形成成形槽,零件放置在所述成形槽顶部,所述下模压料板位于所述下模底座内,所述下模复位结构包括复位顶针和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连接在所述下模底座上,所述复位顶针抵接在所述下模成形冲头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模底座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下模压料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模公固定预折块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下模成形冲头连接在所述连接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安装槽的截面呈圆弧形,并与所述下模成形冲头的外侧壁相匹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模成形冲头上设置有V形折角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V形折角槽的外侧拐弯处呈圆角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模成形公与下模压料板先压住成形材料,随后上模机台继续下走,通过下模公固定预折块先使部品预折(如图AA),机台继续下移,使部品完全通过下模公固定预折块,完成第一步状态(如图BB),机台将继续下移,使部品接触到下模成形冲头,通过下模成形冲头的一个旋转运动,使得产品完成第二个工艺,部品成形工艺完成(如图CC,机台达到下死点,达到闭模状态),随后机台慢慢上升,使模具的上模和下模慢慢分离,从而取出部品,一个完整的运动轨迹就全部完成(如图:DD图-EE图-GG图),单工序多工艺的冲压工艺结构的一个运动周期就完成了,此结构,使得在冲压模中单工序结构完成多工艺成形的模具结构装置,弥补以往其他模具结构出现的不足,从而达到收效显著的效果,可以减少开模具,生产时节约人力与机床,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收效明显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亿和精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亿和精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396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充电装置
- 下一篇:港口远程操控起重机的3D摄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