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灌封成型机的顶针升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23143.5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51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秦旭;张科;杨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合肥中辰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45 | 分类号: | C03B23/045;C03B23/09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赵可 |
地址: | 23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灌封 成型 顶针 升降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灌封成型机的顶针升降机构,涉及预灌封成型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水平设置的工作台;工作台的上表面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柱固定有承载座;承载座的一侧边竖直固定有导向套;导向套内滑动穿插有活动轴;活动轴的上端螺钉连接有顶针基座;顶针基座的上部竖直固定有顶针本体;活动轴的下端螺钉连接有进气座;进气座装设于一丝杠驱动组件上;丝杠驱动组件装设于工作台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丝杠驱动组件经带动进气座运动来驱动活动轴上下运动,促使活动轴在导向套内滑动,从而实现活动轴经顶针基座带动顶针本体上下运动,有效地提高了顶针本体的升降效率及效果,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灌封成型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灌封成型机的顶针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药品包装中,经常用到由玻璃制造的西林瓶、预灌封、安瓿瓶、卡式瓶等,管制瓶通常是利用成型的玻璃管,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后做成各种包装瓶。在预灌封包装瓶锥口成型加工的过程中,经常用到锥口成型装置中垂直升降的顶针机构配合成型模具挤压加热后的玻璃管形成瓶口,顶针机构中顶针准确、高效的垂直升降是直接影响预灌封包装瓶的加工质量关键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多是采用多连杆机构配合齿轮传动的形式实现顶针的垂直升降,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多连杆机构中各部件之间都是面接触,在润滑不充分的情况下易造成磨损,且容易出现卡死的情况导致顶针无法正常顶升,只能进行停机维护,降低了生产效率,导致产能下降;并且,多连杆机构配合齿轮传动结构复杂,各传动部件之间多是采用销连接,拆装维护工作量大,且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不便,维护更加困难;同时,连杆机构转动部件之间采用活接的方式,累积误差大,传动响应慢、效率低,很难保证顶针机构与成型模具之间的高效配合,重复精度较低,影响锥口成型效果,严重时会影响预灌封包装瓶的瓶口成型质量,导致良品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预灌封成型机的顶针升降机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预灌封成型机的顶针升降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柱固定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一侧边竖直固定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内滑动穿插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上端螺钉连接有顶针基座;所述顶针基座的上部竖直固定有顶针本体;所述活动轴的下端螺钉连接有进气座;所述进气座装设于一丝杠驱动组件上;所述丝杠驱动组件装设于工作台上;所述丝杠驱动组件用于通过带动进气座运动来驱动活动轴上下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套的圆周外壁沿轴向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滑动穿插有滑柱;所述滑柱的一端固定于活动轴的圆周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杠驱动组件包括螺钉连接于工作台下表面的电机安装座以及螺钉连接于工作台上表面的轴承座;所述电机安装座的下表面螺钉连接有竖直设置的驱动电机;所述轴承座上转动穿插有竖直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的下端贯穿工作台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丝杆上套设有相配套的丝母;所述丝母固定穿插于一传动座上;所述传动座与进气座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座呈L型结构;所述传动座的水平段与丝母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传动座的竖直段与进气座的一表面通过螺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丝杠驱动组件经带动进气座运动来驱动活动轴上下运动,促使活动轴在导向套内滑动,从而实现活动轴经顶针基座带动顶针本体上下运动,有效地提高了顶针本体的升降效率及效果,提升了单位时间内锥口成型效率,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维护便捷、传动摩擦力小以及顶针升降响应快等优点,实用性较强,适合推广应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合肥中辰轻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合肥中辰轻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231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