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湿分离的建筑废料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213079.2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11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8/14 | 分类号: | B02C18/14;B02C18/18;B02C18/22;B02C23/10;F26B21/00;B01D29/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聚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湿 分离 建筑 废料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湿分离的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包括有壳体、粉碎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壳体上端设有进料斗,壳体下方设置有支腿;所述粉碎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部,过滤装置设置在粉碎装置的下方,包括有连接板和过滤屉;连接板有两块,分别连接在壳体的前后侧壁上;在两块连接板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滤网;在连接板下方设置有档条;过滤屉设置在档条上,在过滤屉底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二过滤网,且第二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小于第一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壳体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对应过滤屉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推拉过滤屉的窗口;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接液箱,解决建筑废料干湿分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干湿分离的建筑废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是在对建筑物实施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是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在新建、改建或扩建工程项目当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就是在对建筑物拆除时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废料的粉体可以作为混凝土或其他充填物使用,这些废料也包括一些块状物,如果将块状建筑废料碾碎,单靠人工进行操作,既费时又费力,且工作效率比较低下,不能快速的将建筑废料碾碎,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
传统的方便干湿分离的建筑废料处理装置有以下缺点:1、传统的方便干湿分离的建筑废料处理装置仅可破碎物料,不可将物料干湿分离并烘干干料,不能完善处理废料;2、传统的方便干湿分离的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废料粉碎不彻底,容易产生未粉碎的大体积废料,需要将大体积的废料二次处理;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方便干湿分离的建筑废料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湿分离的建筑废料处理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对建筑废料干湿分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湿分离的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包括有壳体、粉碎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且壳体上端设有进料斗,壳体下方设置有支腿;所述粉碎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部,包括有滚轴、传动轴、粉碎刀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壳体外侧,所述滚轴横向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对应电机的位置处;所述滚轴在靠近电机的一端伸出壳体的侧壁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滚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与壳体对应一侧的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滚轴伸出壳体侧壁的部位上、位于电机与壳体之间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传动轴横向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与滚轴高度相对应;所述传动轴靠近电机的一端伸出壳体的侧壁,并在传动轴伸出壳体侧壁的部位上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传动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与可以对应一侧的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粉碎刀设有两个,分别螺旋缠绕在滚轴和传动轴上,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粉碎装置的下方,包括有连接板和位于连接板下方的过滤屉;所述连接板有两块,分别连接在壳体的前后侧壁上;每块连接板的纵向切面均呈弧形,在两块连接板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与粉碎刀的外边缘相切;在连接板下方、位于可以壳体四周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档条;所述过滤屉设置在档条上,在过滤屉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洞口;所述洞口中安装有第二过滤网,且第二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小于第一过滤网的网孔直径;所述壳体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对应过滤屉的位置处开设有用于推拉过滤屉的窗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接液箱,在接液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位于壳体的前后侧壁上设置有烘烤灯;所述连接板与过滤屉之间、位于壳体前后侧壁分别安装有风机。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的水平切面为圆形,在进料斗的上方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一端与进料斗之间铰接连接。
更进一步的,在推拉过滤屉的窗口处铰接连接有侧门,所述侧门上设置有把手。
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下方设置有管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密封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130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