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新增砌体墙的底部连接构造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212192.9 | 申请日: | 2022-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897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明;童敏;阎波;曹源;温四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程祥 |
| 地址: | 430014 ***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钢筋混凝土 楼板 新增 砌体墙 底部 连接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新增砌体墙的底部连接构造,由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既有混凝土梁、基础反梁、新增砌体墙和连接钢筋组成;所述基础反梁位于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方并浇筑连接于钢筋混凝土楼板上表面,基础反梁内具有基础反梁纵筋和基础反梁箍筋,新增砌体墙砌筑于基础反梁顶面,连接钢筋植入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内并穿入基础反梁。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新增砌体墙后,钢筋混凝土楼板挠度、裂缝、承载力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在施工可操作性和施工质量上优势明显,不影响相邻楼层的使用空间,且对原结构损伤小,具有结构安全、操作便捷、施工负影响面小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改造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新增砌体墙的底部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的项目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建筑功能需要,需要在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新增砌体墙。如在楼板面上直接砌筑砌体墙,楼板的挠度、裂缝、承载力会很难满足要求;传统的诸如在楼板底新增钢梁、混凝土梁,增大楼板厚度的方法,对原结构损伤大,施工周期长,且会对楼下相邻楼层的使用空间造成永久性影响。
本实用新型通过综合运用一系列措施,较一般的改造加固方案,在施工可操作性和施工质量上优势明显,不影响相邻楼层的使用空间,且对原结构损伤小,具有结构安全、操作便捷、施工负影响面小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新增砌体墙的底部连接构造,该构造可以在不影响楼下相邻楼层的使用空间的情况下实现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新增砌体墙,施工简便,改造加固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新增砌体墙的底部连接构造,由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既有混凝土梁、基础反梁、新增砌体墙和连接钢筋组成。所述基础反梁位于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方并浇筑连接于钢筋混凝土楼板上表面,基础反梁内具有基础反梁纵筋和基础反梁箍筋,新增砌体墙砌筑于基础反梁顶面,连接钢筋植入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内并穿入基础反梁。
本实用新型要求新增砌体墙区域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表面需凿毛,并吹净表面浮灰。
本实用新型要求基础反梁需连续设置,且其两端需完全置于与其垂直的既有混凝土梁上方。
本实用新型要求基础反梁宽度≥新增砌体墙宽度,基础反梁高度≥300;基础反梁的全截面纵筋数量≥4根,纵筋直径≥16mm;基础反梁的箍筋直径≥6mm,间距≤300mm。
本实用新型要求连接钢筋单根长度≥300mm,直径≥6mm,间距≤300mm,植入深度不小于0.6倍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
本实用新型要求基础反梁所用的混凝土等级较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
本实用新型要求在所有植筋处灌注植筋胶。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优越性在于:待新增砌体墙区域的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表面凿毛,并吹净表面浮灰后,将连接钢筋逢基础反梁截面居中、等间距植入既有钢筋混凝土楼板内,再将基础反梁的钢筋安装到位,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成型、养护。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设计,在施工可操作性和施工质量上优势明显,不影响相邻楼层的使用空间,且对原结构损伤小,具有结构安全、操作便捷、施工负影响面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基础反梁大样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2121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