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护理眼周肌肤的纳米冻干膜蒸汽眼罩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186735.4 | 申请日: | 2022-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65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俞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孝明 |
| 主分类号: | A61F9/04 | 分类号: | A61F9/04;A61H35/00;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 地址: | 20012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护理 肌肤 纳米 冻干膜 蒸汽 眼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护理眼周肌肤的纳米冻干膜蒸汽眼罩,包括左罩体、右罩体、罩带和发热体,所述左罩体和右罩体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纳米冻干膜层,亲水无纺布层,防水透气层和外侧的无纺布层;所述防水透气层与外侧的无纺布层周侧相连接,形成空腔,在空腔内设有发热袋,在发热袋中设有发热体;所述发热袋由透气透湿层和透氧层的周侧边缘连接而成,透气透湿层与防水透气层贴合,透氧层与无纺布层贴合。本实用新型蒸汽眼罩,纳米冻干膜层采用了全新的纳米纤维TDDS给药系统,纳米冻干膜层的护肤营养功效成分能快速透皮吸收,实现对眼周肌肤真正的护理作用。另外,采用头戴式罩带,加工和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护理眼周肌肤的纳米冻干膜蒸汽眼罩。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容易导致用眼过度,蒸汽眼罩产品应运而生。
现有的蒸汽眼罩包括罩体、罩带和发热体。罩体的结构大同小异,外层为无纺布,内层为亲肤棉层,中间为发热体,发热体大多是利用铁粉氧化发热原理,使眼罩产生温热的蒸汽进行热敷。这种产品在使用后,消费者常常感到眼部皮肤不仅没有蒸汽的湿润感,反而更加的干涩,其原因在于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眼罩中产生的蒸汽水量下降,眼罩越来越干,而眼部持续温热,也加快了皮肤中水分的流失,容易导致眼周肌肤比较干。
随着人们对眼部护理需求多样化,出现了冻干膜蒸汽眼罩,在罩体内增加了冻干膜布层,通过将功效成分制备成均一的溶液后,将膜布浸渍于溶液中或者将溶液喷射于膜布上,通过在低温下冻干后制得。该冻干膜布蒸汽眼罩,附着于膜布上冻干后形成的功效成分,不易渗透到皮肤,不易吸收,对眼周肌肤的护理作用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护理眼周肌肤的纳米冻干膜蒸汽眼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护理眼周肌肤的纳米冻干膜蒸汽眼罩,包括罩体、罩带和发热体,所述罩体由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的左罩体和右罩体连接而成,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
所述左罩体和右罩体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纳米冻干膜层,亲水无纺布层,防水透气层和外侧的无纺布层;
所述纳米冻干膜层、亲水无纺布层、防水透气层叠加在一起,周侧相连接;
所述防水透气层与外侧的无纺布层周侧相连接,形成空腔,在空腔内设有发热袋,在发热袋中设有发热体;
所述发热袋由透气透湿层和透氧层的周侧边缘连接而成,透气透湿层与防水透气层贴合,透氧层与无纺布层贴合。
本实用新型蒸汽眼罩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纳米冻干膜层采用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将护肤营养功效成分制成纳米结构;纳米结构中每根纤维直径细至50nm,是头发丝的千分之一,每100微米截面内含200层以上纳米结构;将功效成分分子均匀分布在纳米结构内,有效增加功效成分与皮肤的接触面积,达到有序给药目的,能实现5倍以上渗透速率;由于纳米结构表面积巨大,可实现功效成分的有效活化,增进透皮吸收,与传统护肤的膏、霜、乳液方式相比能显著增强透皮吸收。
所述护肤营养功效成分可以为提升视力的精华成分、护理眼周肌肤的成分、具有去皱、保湿功效的成分等。
纳米冻干膜采用了冻干技术。冻干技术是在低温环境下,让纳米纤维膜里功效成分中液态水份变成固体冰晶,然后通过真空控温使固体冰晶变成气态升华,从而形成不含水分的纳米冻干膜,使用时只需向纳米冻干膜喷洒水雾或用少量水润湿后使用。此技术无需添加防腐剂,无刺激,对皮肤温和,更安全;在低温下干燥,护肤营养功效成分更稳定,其活性更容易发挥。
现有冻干膜布蒸汽眼罩中,营养物质需要以膜布为载体,本实用新型纳米冻干膜直接冻干成膜,遇水即溶,更容易透皮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孝明,未经俞孝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86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