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水下滑翔机回收的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181950.5 | 申请日: | 2022-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94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 发明(设计)人: | 黄奖;靖春生;陈航宇;许金电;丘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3G8/14 | 分类号: | B63G8/14 |
| 代理公司: | 广西咕咕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37 | 代理人: | 苗计伟 |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水下 滑翔机 回收 辅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滑翔机回收的辅助装置。一种适用于水下滑翔机回收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固定在所述水下滑翔机上,包括:辅助回收舱段,中部设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辅助回收舱段分为电机舱段和尾绳舱段;所述尾绳舱段顶部开设有释放孔;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舱段内,其输出轴伸入所述尾绳舱段;线轴,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线轴上缠绕有绳索;浮子,盖合在所述释放孔上,并连接所述绳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电机、线轴、绳索和浮子等多个部件,可以对水下滑翔机进行快捷回收,提高水下滑翔机的回收效率,避免了单纯使用打捞杆回收水下滑翔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滑翔机回收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正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海洋事业发展迈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海洋调查技术发展迅速,随着海洋调查装备的更新换代,新型海洋调查设备之一的水下滑翔机逐渐发展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以科考船为平台的定点作业模式,极大地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水下滑翔机为了减少水下工作中的水体阻力作用,设备外形通常都设计成光滑的流线形,增加回收的难度。
以“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为例,在现有回收的作业方式中,需要驾驶员操作母船使回收人员所在的船舷一侧缓慢靠近处在海里的水下滑翔机,同时回收人员利用打捞杆来回收水下滑翔机,具体为:打捞杆为一长杆,其顶部固定有一圆环,回收水下滑翔机时,将绳索的第一端打个小圈,然后将绳索的第二端从小圈中穿过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大圈,利用胶纸带将该大圈固定在打捞杆顶部的圆环上,同时将绳索的第二端固定在打捞杆上,当船体靠近水下滑翔机时,回收人员将2个打捞杆的圆环分别由水下滑翔机的艏部和艉部套入,并拉动绳索的第二端,使得绳索的大圈从打捞杆的圆环上脱落进而套住水下滑翔机,然后将水下滑翔机拉上甲板。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打捞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水下滑翔机通过油囊控制上浮和下沉运动,其净浮力不会太大,同时受海上波浪和海流影响,在打捞杆未能及时控制住水下滑翔机的情况下,水下滑翔机有可能会远离母船,或碰到船体后钻入船底,从而需要再次搜寻和控制母船移动。其次,母船一般吨位较大,甲板离水面高度一般大于3m,船体在靠近水下滑翔机时会有惯性,为防止水下滑翔机离船体太近从而撞击船体后钻入船底,需要回收人员在水下滑翔机离船体较远的距离时,将打捞杆顶部的圆环套入水下滑翔机上,这就需要较长长度的打捞杆,但较长长度的打捞杆不容易控制。因而,水下滑翔机有可能会远离母船,或碰到船体后钻入船底,这两种情况在回收水下滑翔机时尤其是海况稍微不好的时经常反复发生,需要经过几次甚至是十几次的反复操作才能完成回收工作。由此可见,此种回收方式容错率低,尤其在受恶劣海况影响,造成水下滑翔机回收时间过长,甚至撞击船体产生丢失等安全问题,不仅延误船期、打乱航次计划,同时也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水下滑翔机设备的回收,急需设计一种适用于水下滑翔机快速和顺利回收的辅助装置,以便于即使在恶劣海况下也能够平稳、安全、较快地将水下滑翔机回收上母船。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下滑翔机回收的辅助装置,以解决水下滑翔机回收时,水下滑翔机有可能会远离母船,或碰到船体后钻入船底造成回收时间过长,不仅延误船期、打乱航次计划,以及甚至撞击船体产生丢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下滑翔机回收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固定在所述水下滑翔机上,包括:
辅助回收舱段,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辅助回收舱段中部设有一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辅助回收舱段分为电机舱段和尾绳舱段;所述尾绳舱段顶部开设有释放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819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场地用降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市政雨水管道组装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