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底板预留降水用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79082.7 | 申请日: | 202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25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宇文虎;贾成楠;宋浩元;王得军;唐文波;周润成;闫伟;陈宗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19/1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徐星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底板 预留 降水 封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底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底板预留降水用封堵装置,包括:管井,所述管井的表面设置有止水密封件,所述管井的表面一侧设置有稳定环,所述稳定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钢板止水翼板,所述稳定环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钢板止水翼板;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在管井的表面,所述管井的内侧壁设置有封堵盖板,所述封堵盖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封堵盖板的顶端开设有封堵口,所述封堵口的内部设置有进料管。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钢板止水翼板和第二钢板止水翼板的设计也能够进行一定的止水,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的渗透,从而能够快速的完成封堵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底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底板预留降水用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
其中基层基板中会有一定的预留口,但是当基坑底部完成工程之后,需要将预留口进行封堵,现有的封堵装置在使用时速度较慢,效率低下,且在封堵的过程中支撑效果有待提高,避免损坏钢管筒,因此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底板预留降水用封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但是当基坑底部完成工程之后,需要将预留口进行封堵,现有的封堵装置在使用时速度较慢,效率低下,且在封堵的过程中支撑效果有待提高,避免损坏钢管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底板预留降水用封堵装置,包括:
管井,所述管井的表面设置有止水密封件,所述管井的表面一侧设置有稳定环,所述稳定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钢板止水翼板,所述稳定环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钢板止水翼板;
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在管井的表面,所述管井的内侧壁设置有封堵盖板,所述封堵盖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封堵盖板的顶端开设有封堵口,所述封堵口的内部设置有进料管,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第一安装槽之间相互适配,所述固定件与第二安装槽之间相互适配。
优选的,所述管井的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第一钢板止水翼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稳定柱,所述稳定柱的顶端设置有上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稳定柱的表面设置有第一紧固环,所述第一紧固环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一紧固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紧固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左侧设置有第三紧固环,所述支撑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紧固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基坑底板预留降水用封堵装置,通过设置的管井、止水密封件、稳定环、第一钢板止水翼板、第二钢板止水翼板、第一安装槽、封堵盖板、第二安装槽、封堵口、进料管、固定件和底座,在使用时,首先将管井整体的放置到预留口的内部,继而通过在管井的内部安装封堵盖板,通过将固定件拧动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将封堵盖板与管井之间保持密封连接,继而通过在封堵口的内部放置进料管,然后通过止水密封件的设计能够进行一定的止水,继而通过第一钢板止水翼板和第二钢板止水翼板的设计也能够进行一定的止水,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的渗透,且通过底座的设计能够为整体提供支撑力,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然后再从进料管的内部加入浇筑材料将封堵口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快速的完成封堵操作,体现了设计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790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