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动力线配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60568.6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15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倩;陈建竹;王明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系统电子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98 | 分类号: | H01M50/298;H01M50/584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刘兰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系统 动力 配置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动力线配置设计,包括汇流柜,汇流柜的一侧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电池簇,电池簇与汇流柜通过动力线相连,每个电池簇的正极动力线从左侧或右侧走线与汇流柜的正极相连,每个电池簇的负极动力线从另一侧走线并环绕一周再与汇流柜的负极相连,每个电池簇的正极动力线与负极动力线形成环形排布结构,每个电池簇的正极动力线与负极动力线的长度之和相等。集装箱内每个电池簇连接汇流柜的动力线总长一致,便于整理;正负动力线分开走线,再用分线槽汇总,避免了动力线皮损坏而产生的短路风险;各电池簇间电流路径和距离大致相同从而使线组也大致相同,使得每个电池簇得容量衰减、循环寿命同步下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动力线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储能集装箱系统是储能行业运用最多、最主流的建设模式,其内部集成电池柜、锂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等,为减少电池簇与逆变器之间连接线,会将各电池簇的正负极通过动力线分别接入汇流柜。
目前电池簇与汇流柜的走线方式有如下缺陷:集装箱内电池簇依次排布必然导致连接汇流柜的动力线逐步增长;正负连接线共用线槽,如动力线皮损坏,存在短路风险;电池簇离汇流柜距离越远,线阻越大,压降越大,最终导致各电池簇间容量衰减、循环寿命相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动力线配置结构。
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动力线配置结构,包括汇流柜,所述的汇流柜设有正负极,汇流柜的一侧设有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电池簇,电池簇与汇流柜通过动力线相连,每个电池簇的正极动力线从左侧或右侧走线与汇流柜的正极相连,每个电池簇的负极动力线从另一侧走线并环绕一周再与汇流柜的负极相连,每个电池簇的正极动力线与负极动力线形成环形排布结构,每个电池簇的正极动力线与负极动力线的长度之和相等。
作为进一步改进,电池簇两侧的正极动力线与负极动力线分别用分线槽汇总。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集装箱内每个电池簇连接汇流柜的动力线总长一致,便于整理;正负动力线分开走线,再用分线槽汇总,避免了动力线皮损坏而产生的短路风险;各电池簇间电流路径和距离大致相同从而使线组也大致相同,使得每个电池簇得容量衰减、循环寿命同步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动力线配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走线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集装箱储能系统的集装箱内设有汇流柜,汇流柜的左侧设有5个依次排列的电池簇,汇流柜与电池簇并排放置,电池簇与汇流柜通过动力线相连,每个电池簇的正极动力线从右侧走线与汇流柜的正极相连,每个电池簇的负极动力线从左侧走线并环绕一周再与汇流柜的负极相连,每个电池簇的正极动力线与负极动力线形成环形排布结构,每个电池簇的正极动力线与负极动力线的长度之和相等,电池簇两侧的正极动力线与负极动力线分别用分线槽汇总。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系统电子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未经系统电子科技(镇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605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辅助固定装置的液晶显示屏抗压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方便使用的吸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