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导管的加工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143337.4 | 申请日: | 2022-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075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欣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B32B15/00;B32B15/04;B32B15/08;B32B27/00;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导管 加工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导管的加工工具,包括弹簧芯轴以及与弹簧芯轴配合的锁止机构,锁止机构与弹簧芯轴可拆卸连接,当加工工具在锁止状态时,锁止机构限制弹簧芯轴的拉伸;当加工工具在解锁状态时,锁止机构解除对弹簧芯轴的限制。通过锁止机构限制弹簧芯轴的轴向伸缩,提高弹簧芯轴的抗压能力避免被挤压变形,从而满足流变成型工艺对弹簧芯轴的需求;在抽取弹簧芯轴时,通过拉动弹簧芯轴的弹簧丝,使弹簧芯轴解旋或直径变小,从而抽去整个弹簧芯轴,并使医用导管保留了原有良好的尺寸保持性特点,有效降低抽去弹簧芯轴的工艺所耗费的工时。而且,该弹簧芯轴可持续重复利用,降低了长期的制造成本,并有效降低弹簧芯轴无法抽出而产生的报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导管的加工工具。
背景技术
在血管介入手术中,通常需要将医用导管沿着导引丝移动到达血管远端病变部位,以建立诊断和治疗通路。流变成型工艺是医用导管最为常见的制造工艺,在该工艺过程中,制造医用导管100的原材料及辅料从外到内有:热缩管5、塑料外层4、金属加强层3、润滑内衬管2及芯轴1,结构如图1 所示。其中,热缩管5及芯轴1为加工辅料,热缩管5在流变成型工艺中用于限制塑料外层4的移动,最终会从医用导管100的最外表面上通过剥皮工艺被剥离。芯轴1在流变成型工艺中用于医用导管100的内腔成型,避免塑料外层4、金属加强层3、润滑内衬管2被热缩管5的收紧力收缩后过度变形,最终会从医用导管100的内腔通过抽芯工艺被抽出。因此,放置在医用导管内腔的芯轴1需要满足耐高温和耐高压的要求。
目前业内加工常用的芯轴有:1)不锈钢丝材、棒材或管材;2)镀银铜线;3)聚四氟乙烯丝材、棒材或管材。三种不同材质的芯轴优缺点如下:
不锈钢丝材、棒材或管材具有良好的尺寸保持性(包括外径、圆度、直线度),利于医用导管内腔成型,并可持续重复利用。但其延展性较差、抽芯时容易产生局部负压,从而容易造成去除时造成医用导管100损伤或无法去除。
镀银铜线具有良好的尺寸保持性(包括外径、圆度),利于医用导管内腔成型,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将其拉细后非常容易去除。但由于其比较柔软,导致镀银铜线很难保持直线度,使用前需要矫直机进行矫直,且拉细后无法重复利用,总体制造成本高。
聚四氟乙烯丝材、棒材或管材有良好的柔顺性,在组装时不易对润滑内衬管造成损伤,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将其拉细后非常容易去除。但其尺寸保持性差(包括外径、圆度、直线度),医用导管内腔成型尺寸往往会偏小。且相较于金属芯轴成型,内表面会更加粗糙。拉细去除后无法重复利用,总体制造成本高。
另外,不管芯轴1采用哪种材料,在流变成型工艺中,塑料外层4、金属加强层3、润滑内衬管2和芯轴1被热缩管5的收紧力收缩,但由于热缩管5的收紧力作用,润滑内衬管2与芯轴1之间气体被压出,润滑内衬管2 与芯轴1两者的空间处于负压状态,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芯轴1从医用导管100的内腔抽出比较困难。
综上所述,目前业内常用的芯轴很难兼顾尺寸保持性、加工后可去除性及较低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导管的加工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芯轴不能兼顾尺寸保持性、加工后可去除性及较低制造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导管的加工工具,包括弹簧芯轴以及与所述弹簧芯轴配合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弹簧芯轴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加工工具在锁止状态时,所述锁止机构限制所述弹簧芯轴的拉伸;当所述加工工具在解锁状态时,所述锁止机构解除对所述弹簧芯轴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凸块、锁止杆以及锁止器,所述凸块设于所述锁止杆的一端,所述锁止器设于所述锁止杆的另一端,所述锁止器与所述锁止杆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加工工具在锁止状态时,所述弹簧芯轴夹设于所述凸块和所述锁止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433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瓶盖连续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数字对讲主机机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