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管造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1110975.6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724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栋梁;卢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M5/315;A61M5/44;A61M39/10;A61M39/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泽高 |
地址: | 51018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造影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造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造影系统,包括注射器、三通阀、造影导管和储存有液态二氧化碳的储气瓶;三通阀设有可切换连通状态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第一端口与储气瓶的出气口连通,第二端口与注射器的注射口连通,第三端口与造影导管连通,切换三通阀的连通状态,使得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连通,储气瓶内的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后充入注射器中,套设在注射器的筒体外侧的加热装置对进入注射器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加热,然后将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将加热后的二氧化碳气体注入目标血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血管造影系统,注射至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合适,避免了患者出现不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管造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造影系统。
背景技术
介入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含碘对比剂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然而,少数人群对此类含碘对比剂过敏,轻症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严重的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表现;另外,含碘对比剂也无法适用于甲亢、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心衰和严重高血压患者;对于不适于含碘对比剂的患者,需要采用二氧化碳气体做为对比剂进行血管造影,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无过敏反应和肾毒性作用、不影响血液渗透压的优点,适用于横膈以下动脉特别是脑血管以外的动脉造影,以及四肢动静脉、腔静脉和门静脉造影,血管二氧化碳气体造影还适合观察常规对比剂未能显示的动-静脉短路、肿瘤血窦、小量出血、狭窄血管及侧支等。
现有的血管造影系统,向患者体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时,需要将储存在储气瓶中的液态二氧化碳气化为二氧化碳气体后通入注射器中,然后将注射器连接至造影导管,造影导管的另一端置入目标血管,通过推动注射器的推杆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目标血管中。然而,液态二氧化碳在气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导致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低,温度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注入目标血管中,会导致患者感到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血液造影系统,注射至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低,会导致患者感到不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血管造影系统,包括注射器、三通阀、造影导管和储存有液态二氧化碳的储气瓶,所述注射器的筒体外侧套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储气瓶的外侧罩设有保温套,所述三通阀设有可切换连通状态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储气瓶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注射器的注射口连通,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造影导管的内腔连通,切换所述三通阀的连通状态,可使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或使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三通阀为L型三通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血管造影系统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设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储气瓶的瓶嘴密封连接,所述出气端与所述第一端口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气瓶的瓶嘴外周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进气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血管造影系统包括第一连接筒,所述第一端口的外周侧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出气端的外侧设有环状凹槽,所述第一连接筒的一端设有沿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径向向内延伸的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卡设在所述环状凹槽中,所述第一连接筒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匹配的第二内螺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血管造影系统包括第二连接筒,所述第二端口的外周侧设有第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注射器的注射端,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外螺纹匹配的第三内螺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血管造影系统包括第三连接筒,所述造影导管的端部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外周侧设有第四外螺纹,所述第三连接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端口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外螺纹匹配的第四内螺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注射器为环柄注射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10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助眠型乳胶床垫
- 下一篇:一种复合机器人自动换电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