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的顶推节点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107939.4 | 申请日: | 2022-05-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652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 发明(设计)人: | 冯贺杰;候雪丽;李博民;孙亮;张海龙;张应杰;祁鑫;吴金旭;单国梁;张晓迎;李沐禹;冯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3/18 | 分类号: | E04G3/18;E04G5/00;E04G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孙彦斌 |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 超长 空间 桁架 节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的顶推节点,顶推节点包括:顶推结构柱;顶推着力结构,顶推着力结构固定连接在顶推结构柱上;液压顶推装置,液压顶推装置的一端与顶推着力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标准节传力杆与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的内端面固定连接,通过液压顶推装置的液压缸的伸缩运动对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向外顶推,以使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达到预设悬挑距离。本实用新型针对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的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向外顶推设置了三种不同的顶推节点,并且对于悬挑尺寸大的南侧北侧通过借助标准节传力杆不断接长将平台推出,从而实现了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更大跨度、更大承载的悬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层建筑悬挑围护体系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的顶推节点。
背景技术
为了造型设计和宣传需要,很多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上部都设置有悬挑结构,且幕墙上设有大块LED屏幕,但是LED屏幕长期使用会有老化的问题。特别是位于城市核心地带的超高层建筑,当仅对超高层建筑上部进行改造或拆除而下部楼层仍正常运营时,由于对外观要求高或者保密需要,同时施工危险系数高,临边施工作业多,安全防护难度大,需要在超高层建筑上部进行外立面围护体系的施工。
外立面围护体系的施工时,由于建筑外形多具有向外凸出的悬挑结构,首先需要在标高100多米的楼层搭建悬挑施工平台,将悬挑施工平台作为外立面围护体系的空中承力平台。悬挑施工平台的搭建需要一种同时满足超长和超重的悬挑空间桁架结构,从而能够满足自重轻、抗扭强度大和承载力高,并且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超高层建筑中,还能通过将悬挑空间桁架与核心筒连接的方式,实现更大跨度、更大承载的悬挑,但是目前常规的架体支撑体系均无法达到以上要求。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的顶推节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的顶推节点,顶推节点包括:顶推结构柱;顶推着力结构,顶推着力结构固定连接在顶推结构柱上;液压顶推装置,液压顶推装置的一端与顶推着力结构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标准节传力杆与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的内端面固定连接,通过液压顶推装置的液压缸的伸缩运动对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向外顶推,以使重型超长悬挑空间桁架达到预设悬挑距离。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顶推结构柱为原有结构核心筒柱,顶推着力结构为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耳板,第一连接耳板对称固定在原有结构核心筒柱的正面上。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顶推结构柱为原有结构外框柱,顶推着力结构包括固定架体和两个第二连接耳板,两个第二连接耳板对称固定在固定架体的一个侧面上,第二连接耳板上开设有圆形孔,第二连接耳板通过销轴与液压顶推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固定架体包括第一竖向板、第二竖向板、第一横向板和第二横向板,其中,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平行且间隔固定在原有结构外框柱一侧面的两边缘位置,第一横向板和第二横向板分别与第一竖向板相垂直,且第一横向板和第二横向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向板、第二竖向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顶推结构柱为构造的钢立柱,构造的钢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设置预埋板与原结构楼板固定连接,钢立柱为H型钢,每根钢立柱的正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五连接耳板,钢立柱的腹板两侧位于第五连接耳板的设置位置处分别水平设置有两道加劲肋。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标准节传力杆至少为一节,标准节传力杆包括横截面为正方形的连接杆和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法兰盘,多个标准节传力杆通过法兰盘及螺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1079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