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定位全息模内装饰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1099512.4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19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邹李华;严龙泉;杨名浩;杨志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工艾马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4C1/165 | 分类号: | B44C1/165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201827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全息 装饰 膜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定位全息模内装饰膜结构,属于装饰膜技术领域,其通过硬化层、全息模压层、着色层和胶粘层的依次层叠设置,得到了呈多层结构的装饰膜结构,能够实现装饰膜的3D全息显示,提升了装饰膜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的3D定位全息模内装饰膜结构,其结构简单,设置简便,能够实现3D全息效果与定位印刷的可靠结合,使得装饰膜的外观更具有立体层次感,美观度更强;另外,3D定位全息模内装饰膜结构的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饰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定位全息模内装饰膜结构。
背景技术
模内装饰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工艺技术,能够实现表面装饰与注塑成型一体化的设计,它突破了传统塑胶外壳在设计方面的局限,通过带有印刷色彩图案的PET装饰膜以高精密送膜机送入注塑模具,再将膜上的图案转印至塑胶制品表面,以此实现“多彩”、“纹理”等效果。
目前,常规的模内装饰膜虽然图案样式较多,但样式往往较为单一,且大多为平面效果的装饰膜,涉及3D全息效果如立体浮雕、透镜衍射等形式的往往较少,尤其是将这些复杂的全息纹理与印刷相结合的形式,基本上没有,很难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D定位全息模内装饰膜结构,能够实现3D定位全息效果,使得产品的外观更加立体和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定位全息模内装饰膜结构,
所述装饰膜结构为多层形式,其包括硬化层和在该硬化层上依次层叠设置的全息模压层、着色层和胶粘层;
所述全息模压层为3D全息效果模压层;所述着色层设置在全息模压层背离硬化层的一侧,用于该装饰膜结构定位印刷以及为所述全息模压层的显像着色;所述胶粘层设置在所述装饰膜结构的一侧表层,用于该装饰膜结构在对应产品上设置时的胶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着色层与所述胶粘层之间还设置有镀膜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镀膜层由真空镀膜的方式制得;和/或
所述镀膜层的镀膜材料为铝、铟或者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3D全息效果模压层的3D全息效果为立体浮雕或者透镜衍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硬化层背离所述全息模压层的一侧还依次设置有剥离层和PET基膜;
所述剥离层与所述硬化层粘结设置,所述PET基膜位于所述装饰膜结构的另一侧表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剥离层为有机硅树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着色层为局部镂空印刷层,其通过定位印刷的方式制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粘层为热固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化层为UV硬化层。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的3D定位全息模内装饰膜结构,其通过硬化层、全息模压层、着色层和胶粘层的依次层叠设置,得到了呈多层结构的装饰膜结构,能够实现装饰膜的3D全息显示,提升了装饰膜的使用效果,使得装饰膜结构中的装饰图像更具有立体层次感,美观度大幅提升,进而扩大了装饰膜的应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工艾马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工艾马尔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099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试灯具气密性测试的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化试剂配制的搅拌装置